畜產品是滿足人體蛋白質需求的主要供給來源之一,而奶產品是畜產品的主要種類。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保健意識不斷增強,對牛奶和奶制品的需求量持續強勁。

華南區域地處亞熱帶,瀕臨南海,北回歸線橫穿其中,有明顯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如春,全年平均氣溫23℃,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水熱資源豐富。針對華南區域地理氣候特征和農業生產資源稟賦條件,以及當前動物疫病流行特點,通過工作實踐,筆者總結研究出適合華南農區規模化奶牛場主要疫病防控關鍵技術,在防控奶牛生產構成嚴重為害的牛口蹄疫、牛布病、牛結核病和牛結節性皮膚病的4種主要疫病中取得良好效果,最大限度保障奶牛健康及其所產鮮乳不受病原微生物污染。

一、健康奶牛群體的標準

1.存欄牛群未發現國家公布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如口蹄疫、藍舌病、結核病、布病、牛結節性皮膚病等。

2.對于泌乳奶牛來說,上市的鮮奶含菌總數和體細胞總數應符合乳品加工企業的標準(鮮奶含菌總數<500萬個/毫升)。

二、消毒衛生技術

1.常用消毒藥物種類及使用方法,見表1(作為推薦技術,僅供參考)。

2.牛舍消毒一般原則1周1次進行全面清洗消毒。

三、防疫檢疫技術

1.根據華南區域動物疫情的情況,建議存欄奶牛進行口蹄疫、流行熱疫病的免疫注射,時間安排分別在每年的5月和10月免疫。免疫口蹄疫采用亞洲I型-O型雙價滅活疫苗,劑量2毫升/頭·份;牛流行熱采用滅活疫苗,劑量4毫升/頭·份。必要時對存欄奶牛進行牛結節性皮膚病進行免疫,建議采用5倍免疫劑量的山羊痘活疫苗,對2月齡以上牛進行免疫,每年1次。

2.根據華南區域動物疫情的情況,建議存欄奶牛進行牛結核菌病、布魯氏桿菌病、牛結節性皮膚病的檢疫監測。時間安排分別在每年的5月和10月進行。

四、常見疾病的防治技術

華南區域奶牛場常見疾病有下面幾種,做好這幾種疾病的防治對保持奶牛的優質高產,確保上市奶源衛生意義重大。

1.乳房炎。該病是泌乳奶牛的最常見疾病,發病率很高,其防治技術如下:

①創造干凈、干燥、舒適的飼養環境。

②保持機械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按照正確的擠奶程序進行操作。

③泌乳奶牛每月進行一次隱性乳房炎監測,對連續2次檢測陽性牛要進行治療。

④采取適當措施,改進飼養管理水平,控制乳房炎發病率。

⑤產前、產后的牛,不準強制軀趕或急起;對有吸吮噼應采取戴筐嘴或隔離飼養等有效措施。

⑥臨床型乳房炎病牛應隔離飼養,并及時治療,痊愈后再回群;對久治不愈、慢性、頑固性病牛及時淘汰。

⑦停止泌乳奶牛的每個乳區注入專用干奶藥膏。

2.肢蹄病。肢蹄病包括蹄病和蹄變形兩種類型,可減少泌乳奶牛泌乳量15%以上,其防治技術如下:

①牛舍、運動場地面應保持平整、干凈、干燥,糞便及時清掃,污水及時排除。

②堅持用4%硫酸銅液或5%負爾馬林液對牛實施浴蹄,夏季每周至少2次,冬季可適當延長浴蹄間隔時間。

③堅持常年修蹄,牛只干奶或出產房時,應檢查、修整牛蹄。修蹄時嚴格執行修蹄操作規程,正確修蹄。

④趾(指)間增生患牛,實施手術治療。

⑤對蹄病患牛應及時治療。當蹄變形嚴重,蹄發病率達15%以上,應視為群發性問題,要分析原因,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⑥供應平衡日糧,滿足奶牛對各種營養成分的需要量。

3.代謝性疾病。包括新陳代謝性疾病和營養代謝性疾病。常見有酮病、瘤胃酸中毒等,其防治技術如下:

①合理配制奶牛日糧,防止營養失衡。

②加強奶牛生理指標的監測。

③產前產后3天之內,檢測尿液pH值,尿酮體和體溫;凡檢測pH值呈酸性,酮體呈陽性反應者,立即飼喂碳酸氫鈉或注射葡萄糖液,并采取其他相應的治療措施。

④加強臨產牛的監護,對高產、年老、體弱及食欲不振牛,經臨床檢查沒有發現異常者,產前1周到產后1周可用糖鈣進行治療。

⑤高產牛在泌乳高峰期時,日糧中可添加碳酸氫鈉1.5%(按總量干物質計),與精料混合直接飼喂。

4.繁殖性疾病。該病常見奶牛有流產、陰道炎、陰道脫出、子宮扭轉、子宮內膜炎、子宮蓄膿、胎衣不下、卵巢機能減退、卵巢腫等癥狀,其防治技術如下:

①充分滿足奶牛圍產期及高產期的各種營養需要。防止奶牛發生營養負平衡而引起的繁殖疾病。

②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做好環境衛生,嚴格控制奶牛圍產期和輸精期的各項操作規程,防止由于人為因素引起微生物感染。

5.瘤胃衛生保健。保持瘤胃健康對維持奶牛正常生產具有重要作用,其防治技術如下:

①堅持合理飼養管理制度,保證全年有足夠的飼料供應,特別是優質牧草的供應要有保證。有條件的養牛場應該建設自有的人工牧草生產基地。

②嚴禁飼喂腐敗、變質飼料。

③日糧配制要科學,注意精粗料比例、碳氮比例及礦物質、維生素類的添加比例。

④工作日程、飼喂制度要固定、不能隨意變更,若需改變應循序漸進。

⑤對奶牛場產生的牛糞、牛尿、飼料殘渣、生活垃圾,以及病死牛全部按照國家技術標準進行無害化處理,保證飼養環境清潔衛生。

作者 | 廣東汕頭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陳俊敏

來源: 陳俊敏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