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位于杭州市臨安區潘母崗的浙江農林大學香榧種植研究基地里,一顆顆經過后熟處理的香榧,通過激光處理技術全部都“笑”開了一道小口子。
經過機器炒制后,這些香榧可以被輕松剝開,再一搓,影響口感的“黑衣”會全部脫落,露出金燦燦的香榧果仁。送一顆到嘴里,香脆酥松,獲得滿嘴的“堅果香”……
開口的香榧果 記者 林辰辰 攝
要吃上這一口香脆的香榧果并不容易。有農諺說:“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核桃得九年?!倍汩嫉牡谝淮瘟阈钱a果大概需要15年,真正有產量可能30年。不僅耗時長,過去香榧果還有“好吃不好剝”的“自我保護”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多年來,浙江農林大學教授吳家勝、宋麗麗、戴文圣、喻衛武等專家組成了一支經驗豐富的香榧團隊,一直致力于香榧良種選育和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曾先后攻克過香榧良種少、嫁接不易成活、造林成活率低、結實遲等技術難題,將相關科研成果示范推廣,推進了香榧規模化種植,促進了香榧產業的快速發展。
香榧果實 通訊員供圖
“香榧堅果品質對香榧產業發展極為重要,其中后熟是影響香榧堅果品質的關鍵環節,占到7成以上,”宋麗麗告訴記者,“一顆好香榧應該外觀完整、色澤一致、大小均勻、口感香脆,這些都考驗炒制者的專業水平?!?/p>
香榧加工機器 通訊員供圖
完熟采收、堆制后熟、炒制加工等都是決定香榧質量的關鍵環節。為了培育出高質量的香榧,團隊曾先后深入浙江諸暨、柯橋、嵊州、富陽等地舉辦香榧后熟、香榧炒制等技術培訓班,分別就香榧功效和功能性產品開發、香榧后熟管理、香榧炒制加工等技術進行專題授課。
此外,為了讓香榧果具有不澀、夠酥的口感,團隊在深入解析油脂、香氣、澀味等關鍵品質形成機理的基礎上,自主創建完熟采收、溫濕定控、NaHCO3脫澀三大核心技術,形成了香榧后熟品質控制技術體系。也通過研制多功能后熟處理裝備,攻克香榧后熟處理標準化、智能化、規?;碾y題。
香榧加工機器 通訊員供圖
據統計,目前經過團隊技術賦能后的香榧,不飽和脂肪酸能比例提升了10%;并加速了脫澀進程,后熟時間從30天縮短至15天,生產效率有了極大提高。
相傳,越王勾踐曾嘗試打開香榧榧殼但不得要領。美人西施用纖纖手指捏住榧殼上兩個凸出的小小斑點,用拇指與食指輕輕一摁,榧殼瞬間裂開,露出完整的果仁,因此大家都稱香榧的兩個小凸點為“西施眼”。
香榧團隊也在努力讓這顆果子的打開方式變得更方便。當農戶從樹上采摘下香榧生籽,研究人員利用激光技術對它們進行微開口,再配套適宜的炒制溫度、時間以及介質,一顆顆“開口香榧”就誕生了。
浙江農林大學研發的香榧激光開口技術 通訊員供圖
去年,浙江農林大學試制出第一批開口香榧,同時,在此基礎上研發出香榧仁脫衣加工工藝。讓包裹著香榧外層,容易影響口感的“黑衣”在現代工藝中簡便脫落,目前加工方法已在杭州水碓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試驗,效果良好。
“如今,我們研發的香榧后熟處理新技術能使香榧加工廠勞動力投入平均減少76.5%,創建的開口香榧、脫衣香榧仁加工方法,開口率達96%,脫衣率達86%。”宋麗麗介紹。
來源: 潮新聞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