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 瑞 山東煙臺毓璜頂醫院

審核:劉文東 山東青島市市立醫院 主任醫師

酒文化,既是社交活動的一部分,又是歷史傳統的載體。從古至今,釀酒與品酒逐漸滲入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成為慶祝、交流和放松的途徑。然而,人們對酒文化的態度隨時間也在不斷演變。熱鬧聚會上,歡聲笑語,酒杯碰撞,人們沉浸于酒精帶來的愉悅放松。可酒宴結束后,就得面對酒精帶來的后果,比如頭痛、惡心、疲憊等常見癥狀。而在我們的身體中,有一支“神秘隊伍”——解酒的酶。這些微小卻強大的生物分子在身體里默默工作,將酒精轉化為無害物質,幫助我們擺脫酒精的困擾。讓我們一同去探索這些神奇的酶,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1.為什么有的人喝一口就上臉,有的人卻能千杯不醉?

喝酒臉紅的“元兇”是在血液中累積的乙醛,而非酒精。那肯定有人會好奇:“明明我喝的是酒,跟乙醛有什么關系?”其實我們飲酒后,酒精在體內先在肝內乙醇脫氫酶(ADH)的作用下轉變為乙醛,進一步在乙醛脫氫酶(ALDH2)的作用下轉變為乙酸。是不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乙醛”。乙醛可以擴張血管,導致面部泛紅、心跳加速。降低乙醛濃度靠的是ALDH2。它是一種線粒體酶,參與解毒,能將乙醛轉成乙酸排出體外。若ALDH2功能正常,乙醛速轉為乙酸。但部分人攜帶突變基因致ALDH2功能異常,常見于亞洲人群。他們飲酒后,乙醛無法有效轉化,在體內積累,引起面紅、頭痛等癥狀。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我到底能不能喝酒?酒量能不能越練越大呢?

前文我們提到,飲酒后酒精在體內先被肝中乙醇脫氫酶(ADH)轉變為乙醛,乙醛再被乙醛脫氫酶(ALDH2)轉變為乙酸,最后變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通常人們ADH的活性差別不大,ALDH2活性差異大,而后者的活性是決定酒量的主要因素。酒量取決于乙醛被清除的速度,這依賴正常ALDH2,而酶是由基因編碼的,所以每個人在出生前就注定了他/她能否喝酒。ALDH2基因由12號染色體上核基因編碼,定位于線粒體。在東亞人群中,ALDH2基因有明顯單核苷酸多態性,集中在rs671位點,該位點突變會使乙醛分解減少,導致飲酒后乙醛蓄積,引起臉紅、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ALDH2具有3種基因型:Glu504Glu為ALDH2 504位谷氨酸純合子(ALDH2*1/*1),酶活性正常;Glu504Lys為ALDH2 504位谷氨酸/賴氨酸雜合子(ALDH2*1/*2),酶活性差;Lys504Lys為ALDH2 504位賴氨酸純合子(ALDH2*2/*2),無酶活性。在中國人群中,ALDH2*1/*1型占比最多,各地區之間也有差異,但是突變型ALDH2*1/*2也占據了較大比例。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有些喝酒臉紅的人認為增加飲酒量能提高耐酒能力,實則基因型無法改變,身體對酒精耐受力也不會增加。“練大的酒量”是身體臟器在負重,酒精對胃、食道、肝臟、腎臟等的損傷都是不可逆的。

3.俗話說“小飲怡情,大飲傷身”,適量飲酒真的有益健康嗎?

千百年來,喝酒已經成為我們社交文化的一部分,小到晚餐聚會,大到婚禮宴席,慶祝和紀念總少不了喝酒。“小飲怡情,大飲傷身”,這句話我們從小便耳熟能詳,總認為就喝一點酒問題不大。然而事實上,從第一口開始,酒精就會影響身體,即使我們沒有意識到。喝酒對健康是有害的,沒有所謂“安全的量”。所以,小飲也會傷身!

酒精對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有影響,可降低人的判斷力和身體功能,即使是少量的酒精攝入也會對不同的器官產生有害影響,包括大腦、心臟、肝臟和胰腺,以及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等。酒精是一種有毒、具有精神活性、會產生依賴性的物質,幾十年前就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1類致癌物——這是風險最高的一類致癌物!酒精會導致至少7種癌癥,如腸癌和乳腺癌等。酒精可通過多種生物機制導致癌癥。一方面,酒精在人體內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乙醛,乙醛是一種強致癌物,它可以直接與細胞內的DNA結合,導致DNA損傷和突變,若這些損傷和突變不能被及時修復,就可能引發細胞的癌變;另一方面,酒精可能會影響體內雌激素的代謝,長期飲酒可能導致雌激素水平升高,進而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同時酒精還可能干擾其他激素的平衡,從而影響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增加癌癥發生的可能性。此外,酒精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使人體對癌細胞的監測和清除能力下降,長期飲酒還可能導致慢性炎癥,而慢性炎癥與多種癌癥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并且,酒精還會干擾人體對一些重要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代謝,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及葉酸等,缺乏這些營養物質會增加細胞癌變的風險。同時酒精還可能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改變腸道內的微環境。

這意味著任何含酒精的飲料,無論其價格和質量如何,都有致癌風險。此外,飲酒還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精神狀況受損等風險。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4.乙醛脫氫酶:身體內的解酒英雄,也是硝酸甘油的化學守護者?

硝酸甘油通常被用作心臟疾病的治療藥物,通過釋放一氧化氮來擴張血管,改善血液流動。而乙醛脫氫酶(ALDH2)則被發現可以編碼硝酸酯酶,能夠參與硝酸甘油的代謝,幫助其釋放出一氧化氮,進而產生治療效果。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是常規的首選治療方式,但其代謝能力因人而異。ALDH2基因型與硝酸甘油代謝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尤其在藥物治療方面有重要的意義。ALDH2基因突變可能會影響個體對硝酸甘油的代謝能力,從而影響其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對于ALDH2*2等突變型基因的個體(包括ALDH2*1/*2和ALDH2*2/*2),其可能表現出較低的硝酸甘油代謝能力,導致藥物在體內的活性降低,治療效果減弱。因此,在使用硝酸甘油治療心血管疾病時,建議個體首先進行基因檢測,了解自己的ALDH2基因型,以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和劑量。同時,醫生在開具處方時也應考慮個體的基因型信息,以確保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這種個體化的治療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從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圖6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總之,ALDH2在人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參與了酒精的代謝過程,又與硝酸甘油的代謝息息相關。在酒精代謝中,ALDH2有助于將乙醛轉化為乙酸,減輕酒精對身體的危害,因此被稱為“解酒酶”。而在硝酸甘油代謝中,ALDH2也發揮著作用,可協助硝酸甘油釋放一氧化氮,從而擴張血管,改善血液流動性。這種雙重功能使得ALDH2成為身體內的重要化學調節者,不僅在解酒過程中發揮作用,同時也參與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過程。因此,對ALDH2功能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療效果,并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