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人跟我講,“中醫不主張跑步”,我聽了不由得會心一笑:在我們醫療跑團里,有好幾個中醫院的同行,他們跑步的成績還是很厲害的。

那這個理論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先看一下黃帝內經里的這一句話“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行傷筋”。

所以,中醫的講的是不要長久或者過度的去做一件事情,這樣是有害的。

我們講“去跑步”并不一定“去跑馬拉松”,就好像我跟你講“出門去爬爬山”,并不是一定要你去登那個“珠穆朗瑪峰”是一樣的,實際上,我個人不參加和不主張大家去跑全程馬拉松。

那么這個“適度跑步”的邊界在哪里呢?

首先是個人的感覺,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和運動基礎是不一樣的,不要被“跑步大神”們帶偏節奏。要遵循循序漸進、跑一休一的原則。如果跑步后感到身體異常疲勞,導致睡眠困難、或者肌肉疼痛兩天不緩解、早晨起來心率(晨起心率)比平常增加了12次以上等,就說明運動量過高了。

到底跑多少合適也是有數據的,以下是世衛組織關于健康運動的標準,一般只要跑步,即使速度很慢也是“劇烈強度有氧運動”,基礎跑量一周就是75分鐘,最佳跑量為150分鐘,同時我們一周期間也總歸會有走路等“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因此,推薦“每周跑三次、每次跑半小時”的跑步方案,一周跑90分鐘,從時間占比來看,也不為過吧。

通過這個標準,我們也能看到跑步最重要的兩個參數:心率(確定有氧)和時間。

在中醫形成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祖先更多的是處于一個營養不足,長期農耕勞作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肯定要主張更多的保存能量,不要去過度消耗,而現在完全相反,因此更多的應該主張大家出去動一下。

既然我們跑步的目的不是“競技”而是“健康”,那也應該積極學習中醫“健康”相關理論(“順天應時”、“陰陽相濟”、“法于陰陽”等)等,讓自己成為一個兼具“理論”和“實踐”的成熟睿智的跑者。

來源: 王醫生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