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90歲的胡爺爺半年前患結腸癌,通過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沒想到前些日子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復查,腸鏡發現升結腸兩處腫塊,疑似新生癌。
距離上一次手術時間僅半年多,胡爺爺和家人均表示不想再做手術。后經消化內科充分評估,胡爺爺接受了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清除腫塊的治療,不開刀就解決了困擾老人的大問題。
今年上半年,胡爺爺因快速消瘦、解黑便伴貧血做腸鏡檢查發現結腸腔內巨大菜花樣腫瘤,腫瘤堵塞腸道,不得不在老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手術切除。
按照術后復查要求,胡爺爺前些日子來做腸鏡,沒想到又發現了新的腫塊,這讓一家人都犯了難,半年時間再做一次手術難以接受,但這腫塊不解決無疑是埋下了巨大風險。
消化內科楊麗主任醫師查房后告訴胡爺爺,可以實施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清除腫塊,但需要在患者全麻下進行,而胡爺爺還有肺部感染,無法進行麻醉。
消化內科主任劉鵬和楊麗主任醫師詳細評估了胡爺爺病情后,最終決定在普通腸鏡下為胡爺爺實施內鏡下黏膜剝離術。
術前僅僅肌肉注射了止痛解痙藥物,手術過程十分順利,不到一小時,兩塊約花生米大小的腫塊順利剝離出來,創面整齊的打上一排鈦夾,出血不足3ml,術后胡爺爺僅禁食一天就逐步恢復飲食。
“這次手術好輕松,我清楚地看到了全過程,一點都不疼?!毙g后,胡爺爺開心地告訴家人,除了肚子有點脹氣,傷口完全不同,這個治療太神奇了。經過治療,11月14日,胡爺爺順利出院。
楊麗主任醫師介紹,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一種消化道早癌的微創治療方法,是將內鏡順著消化道直達病變位置,然后用特殊的高頻電刀將病變所在黏膜剝離,在切除病灶時能非常準確,不會切除非病灶部分,從而達到治愈。
該手術主要用于治療早期消化道癌、癌前病變及其他良性腫瘤,相比于傳統開腹手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具有體表無創(不開刀)、創面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并發癥少、能一次性完整切除一定面積淺表病變等優點,尤其對于年齡大、營養狀態差的患者,手術的風險遠遠小于外科手術。
這類手術消化內科每年完成近三百臺,并發癥少治療效果確切,為消化道早癌患者解決難題,獲得無數贊譽。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二病室 曾敏婕 曾皓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二病室 曾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