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牛津大學動物學系的一群研究人員,在《自然保護期刊》(Journal for Nature Conservation)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建議穿豹紋應該給豹子付版權費。

豹子又不是迪士尼,怎么糾結起版權來了呢?其實這背后有個很實際的考量:豹紋是一個長盛不衰的時尚元素,也許我們可以利用豹紋的人氣,為保護豹子爭取更多的資金和關注。

研究人員檢查了網絡上的“豹紋”相關信息,發現盡管人人都愛美麗的豹紋,卻很少有人從豹紋想到野生豹的真實處境。在包含“豹紋”的新聞里,只有4%提到了真的豹,只有2%提到豹已經瀕危。最喜歡豹紋的6個國家里只有一個有豹(中國),Instagram上提及豹紋最多的10個國家也只有一個有豹(印度)。

研究者提議:我們周圍的豹紋元素如此之多,如果能稍微分出一點豹紋時裝的利潤用于保護豹,一定大有裨益。

這個想法并非是異想天開。一方面,確實有人在嘗試利用時尚、名牌的流量,來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概念。比如保護野生貓科動物的組織Panthera,他們在Instagram上發起了一個“豹斑(leopardspotted)活動”:在Instagram上發表豹紋的圖片和“leopardspotted”這個標簽,就可以為保護豹子捐款。

另一方面,時尚界也希望塑造更有社會責任感的形象。例如,在2019年,來自世界各地的32家時尚和紡織品企業聯合簽署了《時尚公約》(Fashion Pact),表示他們會支持緩解全球變暖、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海洋。給他們一個機會參與保護豹,也是一件雙贏的事。

那,為什么是豹呢?

首先當然是因為豹的處境堪憂。與300年前相比,豹的棲息地已經縮小了四分之三,現存的9個豹亞種里,三個被列為野外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極危級,兩個亞種是比極危低一級的瀕危級。豹的保護亟需全球范圍的共同努力,不僅包括政府,也包括普通民眾。

其次豹在保護事業里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這里需要介紹生物保護的兩個概念,“傘護種”(Umbrella Species)和“旗艦種”(Flagship Species)。如果一種生物的生活條件,跟許多其他生物重疊,保護了它,就能保護許多其他物種,那它就可以成為一個傘護種(像一把傘一樣庇護了許多物種)。而一種生物如果在生態保護等功能作用突出、由引領示范作用,或生物學特性明顯,具有文化上的特殊意義,人們十分喜愛并很關注,就可以成為一個旗艦種,像形象大使一樣,向大眾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

2017年發表在《國際生態學與保護》(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上的一篇論文,提出了一個兼具傘護種和旗艦種的概念“大使物種”(Ambassador Species)。研究人員評選“大使”的標準有二:一是傘護種的標準,它們的分布范圍,涵蓋了多少動物,以及這些動物的珍稀瀕危程度。二是旗艦種的標準,他們向多國人進行了調查,評選“你最愿意保護的動物”。參與評選的物種限于陸生哺乳動物。

排名第一的“大使”是美洲獅,第二就是豹。它們的分布很廣,與大量的物種重疊(豹的分布范圍和1791種哺乳動物重疊,是所有參選動物里最多的),具有很強的“傘護”作用。而且它們都備受喜愛。

總之,下次看到豹紋的時候,你也可以想一想它的“版權擁有者”。

參考資料:

Good C, Burnham D, Moorhouse T P, et al. Connecting the spots: Leopard print fashion and Panthera pardus conservation[J]. Journal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2021, 61: 125976.

Macdonald E A, Hinks A, Weiss D J, et al. Identifying ambassador species for conservation marketing[J].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2017, 12: 204-214.

作者丨紅色皇后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孟憲林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黃乘明 海南大學教授

圖片來自版權圖庫,未經許可選用可能存在版權風險
文章由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