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刷完牙之后,如果你立即去吃一個橙子,或者喝一杯橙汁。你可能會發現,橙汁好像變苦了,而且酸味也變重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出問題的其實并不是橙汁,而是刷牙用的牙膏臨時改變了我們的味覺。要搞清楚這一點,我們要從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以及牙膏里的成分兩方面說一說。
味蕾真的形同花蕾
首先說一說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
過去有一種說法認為,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負責感受甜味,舌根負責感受苦味。甚至還有人繪制過舌頭的味覺地圖。但實際上,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
在我們的舌頭上遍布著很多品嘗味道的結構——味蕾。味蕾這個名字非常形象,每個味蕾上都有負責感受酸、甜、苦、咸、鮮五種味道的味覺感受器,這些感受器就像獨立的花瓣一樣藏在味蕾里面。
味蕾,圖片來源Wikipedia
當食物和味蕾接觸之后,每個感受器都會開始工作,識別自己所負責的味道。然后各個味覺感受器把感受到的信息匯聚到一塊,大腦就還原出食物的味道了。
我們平時在喝橙汁的時候,橙汁里的糖類會激活甜味感受器,里面苦的酸的東西同樣會被對應的感受器檢測到。但是因為橙汁里的糖分比較高,酸味和苦味就被“掩蓋”了,所以大腦對橙汁的整體感受是甜的。
月桂醇硫酸鈉讓橙汁“變”苦
在牙膏里,有一種名叫月桂醇硫酸鈉的物質(Sodium laureth sulfate,縮寫SLS或者SLES),有時候也會寫成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
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表面活性劑,有一定的去污和發泡效果,價格比較低,在牙膏、洗發水、香皂里面應用非常廣泛。
這種物質除了能去污、發泡,還可以抑制味蕾中甜味感受器的能力,讓我們對甜味不那么敏感,這就是喝橙汁不再甜的原因。不過,SLS并不會對酸味感受器“動手腳”。我們之所以覺得橙汁變酸了,也是因為甜味被抑制了,酸味就凸顯出來了。
那為什么橙汁會變苦呢?
這是因為,SLS這種表面活性劑會破壞掉口腔里的磷脂。
磷脂本來會和味蕾上的苦味感受器結合,使得苦味感受器不那么“敏感”。但當磷脂被破壞之后,苦味感受器就可以充分地跟橙汁里的苦味分子結合。再加上失去了甜味的“掩蓋”,苦味也就更加明顯了。
但好在,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基本都能在1小時內恢復。
其他能“改變”味覺的東西
其實能改變味覺的不只有牙膏里的SLS。
比如之前比較火的西非“神秘果”,這種小果子看起來就像縮小版的小番茄,它也能“欺騙”我們的味覺。
神秘果,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種果子本身沒有什么特別的味道,甚至連甜都算不上。但是吃完這種水果之后再吃酸的東西,即便是直接吃檸檬甚至喝醋,也不會覺得酸,反而會覺得很甜。
這是因為在神秘果里含有一種“神秘果蛋白”,它跟味蕾結合之后,能夠在pH值降低的時候(即酸性環境下),激活甜味感受器,讓我們在吃檸檬或者直接喝醋的時候感受到甜味。
這種甜味會壓倒酸味感受器帶來的信號,從而讓我們產生了“檸檬很甜”的錯覺。
當然了,神秘果帶來的效果也和牙膏里的SLS一樣,只能保持比較短的時間,一般在半小時以內就會失效。如果你要給朋友表演吃檸檬,一定不要提前太久吃神秘果。
順便說一句,現在市面上也有少數的牙膏里不含SLS類表面活性劑。如果你感興趣,也可以用這樣的牙膏試一試,用它刷完牙之后再喝橙汁,橙汁就不會變得又酸又苦了。
參考資料:
[1]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video/why-toothpaste-makes-orange-juice-t2013-07-02/
[2] https://health.howstuffworks.com/mental-health/human-nature/perception/orange-juice-toothpaste.htm
[3] ALLISON A N N M A, Chambers D H. Effects of residual toothpaste flavor on flavor profiles of common foods and beverages[J]. Journal of Sensory Studies, 2005, 20(2): 167-186.
作者:田達瑋 科普創作者
審核: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研究員/博士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文章由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