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一般是指是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5世紀)開始、到文藝復興(14世紀-16世紀)興起結束。中世紀經歷了多次環境和氣候變化事件,研究這些事件對人類社會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應對當前的氣候變化挑戰。不過,這有點不容易,因為傳統的歷史研究主要依靠文字記錄、考古發現等方式,對于中世紀歐洲的生態環境、人地關系的了解較為有限。特別是在缺乏詳細文字記載的地區,對生態環境的重建更是困難重重。那么, 中世紀歐洲的生態系統是如何形成的?人類活動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事實上,在歐洲的湖泊和河流深處,沉睡著一段塵封的歷史。“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小編注意到,據eurekalert在2024年11月上旬的一篇有關生物多樣性資金的報道:如今,一個名為**“MEMELAND”的雄心勃勃的科研項目,將借助現代科技,喚醒這些沉睡的“時間膠囊”,為我們揭開中世紀歐洲的神秘面紗**。

這個由挪威、奧地利、瑞士和英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團隊,獲得了一筆高達1300萬歐元的科研經費。他們**將通過分析湖泊和河流底部的沉積物,來重建中世紀歐洲的生態環境、氣候變化以及人類活動的變遷。**這些沉積物就像是一本厚重的歷史書,記錄了數百年來發生在周圍環境中的點點滴滴。

從土壤/底泥中讀取歷史

eDNA,是“環境DNA”的簡稱,是指生物體在環境中留下的DNA片段,比如脫落的皮膚、毛發、排泄物等。這些DNA片段可以存在于水、土壤、沉積物中。湖泊就像一個巨大的“時間膠囊”,湖底沉積物層層疊疊,每一層都記錄了不同時期的環境信息。通過分析這些沉積物中的eDNA,科學家們可以像翻閱一本歷史書一樣,了解過去湖泊周邊生活過的生物種類、生態系統的變化,甚至推斷出過去的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

換句話說,eDNA就像是生物留下的“指紋”,而湖泊沉積物則是保存這些“指紋”的檔案。通過分析湖泊中的eDNA,科學家們就可以去“閱讀”這些“檔案”,從而揭示過去的生態環境和歷史變遷。

據公開新聞報道,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將對采集到的沉積物進行細致分析。通過檢測其中的DNA片段(sedimentary DNA,SedaDNA),他們可以識別出曾經生活在湖泊周圍的動植物。比如說,他們可以找到古代植物的花粉、動物的骨骼碎片,甚至人類活動的痕跡。此外,通過分析沉積物中的化學成分,還可以推斷出當時的溫度、降水量等氣候信息。


攝影:Linda Wong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圖文無關

一個多學科的合作

MEMELAND項目是一個高度跨學科的合作。考古學家、生態學家、氣候學家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將共同努力,將散落在各處的線索拼湊起來,形成一幅完整的歷史畫卷。

  • 考古學家將通過分析植物遺骸,了解中世紀人們種植的作物,以及他們如何利用土地。
  • 生態學家將通過研究動物DNA,了解當時生活在湖泊周圍的動物種類,以及它們與人類的關系。
  • 氣候學家將通過分析沉積物中的化學成分,重建過去的氣候變化,并探討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和生態系統的影響。


通常來說,湖泊中不斷有泥沙、有機物等沉積下來,形成一層層的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歷史書”,將不同時期的環境信息層層疊疊地記錄下來。生物體死亡后,其DNA片段會隨著這些物質一起沉入湖底,被保存在沉積物中。與陸地環境相比,湖泊環境相對穩定,受到外界干擾較少。這使得湖泊中的沉積物能夠長時間保存下來,不會輕易被破壞。所以,湖泊的沉積作用是連續不斷的,每年都會形成一層新的沉積物。這樣慢慢一來、經年積久,湖泊沉積物就會相當于一個“時間膠囊”了,能記錄從過去到現在的環境變化。上圖是湖州市德清縣莫干山湖泊剪影。攝影:衛偉(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圖文無關
MEMELAND項目不僅有助于讓今天的人們更好地了解過去,還將為未來的生態保護提供寶貴的參考。

這個項目的主要目標包括:

  • **揭示中世紀農業對歐洲景觀的影響:**中世紀的農業活動對歐洲的生態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MEMELAND項目將試圖量化這些影響,并評估它們對現代生態系統的影響。
  • **探索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氣候變化是影響人類歷史的重要因素之一。該項目將研究氣候變化如何影響了中世紀的人類活動,以及人類活動又是如何反過來影響氣候的。
  • **揭示不同社會階層在生態變化中的角色:**中世紀的社會結構復雜多樣,不同社會階層在生態變化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MEMELAND項目將試圖厘清這些角色,并探討社會因素在生態變化中的作用。

MEMELAND項目無疑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嘗試。或許,它的成功將為我們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讓我們拭目以待項目成果吧!

(注: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資訊源 | eurekalert
編譯 | 王昆山

編輯 | 綠茵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