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極端交通安全事件
時刻為我們敲響警鐘
提高安全防范知識
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安全
那么,遇到極端車輛沖撞情況
我們要如何避險自救呢?
若遇車輛沖撞襲擊,牢記以下3個技巧!
(1)
躲
①如果在廣場,現場人員應迅速向以下物體后部進行躲避:
②如果在集市,現場人員應迅速向以下物體后部進行躲避:
③注意不要過度緊貼掩護物留出空間,緩解沖擊!
切忌往以下物體周邊避靠,以防物體被撞倒、撞碎,帶來二次傷害!
(2)
避
如果沒有可躲藏的地方切記**不要背對汽車逃竄,**你的雙腳跑不過汽車輪子!
正確方法如下:
(3)
擲
車輛沖撞時可把隨身攜帶的物品,如:衣物、雞蛋、面粉等,砸向施撞車輛前擋玻璃干擾對方視線,減少傷害。
(1)
保持冷靜
不因恐慌影響正常的判斷。
(2)
判別危險
判明自己目前是否面臨危險,如有危險,做好個人防護,迅速離開危險區域或就地掩蔽。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及時報警或通知站內警務人員。
(3)
報明內容
首先報告最重要的內容,包括地點、時間、發生什么事件等,然后針對具體位置、嫌疑人人數、體貌特征、衣著打扮、傷亡人數等報明內容。
(1)
止血
目的是降低血流速度,防止大量血液流失,導致休克昏迷。具體方法:
①先將傷者轉移到安全或安靜的地方,檢查傷勢,判斷出血性質,觀察是動脈出血、靜脈出血,還是毛細血管出血;
②可直接用手指壓在出血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動脈上進行止血;
③對四肢受傷出血的,使用腰帶、領帶、證件帶、粗布條絲巾,也可將自己衣服撕成條狀代替,在大臂上1/3處和大腿中間進行綁扎止血。
(2)
固定
對受傷的骨折、關節進行固定,目的是避免骨折端對人體造成新的傷害,同時可減輕疼痛并便于搬運搶救。具體方法:
①開放性傷口先包扎傷口再固定,不要送回刺出的骨折端;
②墊高或抬高受傷部分,以減慢流血及減少腫脹;
③對脊柱或懷疑有脊柱損傷的不要移動;
④固定時必須將骨折端上下兩個關節一起固定,如小腿骨折應將踝、膝兩個關節固定。
(3)
燒傷急救
目的是降低血流速度,防止大量血液流失,導致休克昏迷。具體方法:
①用大量潔凈的水清洗傷口,除非傷口燒黑、變白或太深;
②不要直接用冰敷在傷口;
③不要刺破水泡;
④輕輕取下戒指、手表皮帶或者緊身衣服;
⑤用干凈、無黏性的布蓋住傷口。
(4)
休克急救
①避免傷者過冷或過熱,可以用衣物毯子保暖;
②若無骨折,將傷者雙腿抬高30厘米左右;
③不要給傷者飲水或進食;
④持續觀察傷者的清醒程度;
⑤向救護人員報告。
(5)
胸部受傷出現呼吸受阻的急救
如果胸部受傷出現呼吸障礙,維護胸腔壓力與外界大氣壓的壓力差,是保障呼吸能夠順暢的關鍵。具體方法:
①可使用身份證或其他非吸水性卡片貼住身體壓住傷口,也可以使用保鮮膜類的薄膜,撕下約20×20厘米大小,貼住傷口,用膠帶固定住上、左、右三個邊,留出下方,以便讓傷口流出的血水排出;
②可直接用手指壓在出血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動脈上進行止血;
③也可以張開手掌緊貼身體壓住傷口。
(6)
腹部受傷的急救
①**止血。**如果是閉合性傷口,應及時壓住傷口,進行止血;
②**保鮮。**如果是開放性傷口,小腸外露時,應用水打濕上衣,包住小腸,不使其外露于空氣中,避免細菌感染,失水干燥壞死。千萬不要把沾染污物的內臟回填腹腔,這樣會使內臟在腹內相互感染,產生粘連,加速內臟壞死;
③**等待救援。**受傷后盡量不移動,采取平躺姿勢等待救援。
(7)
呼吸受阻的急救
①**一拍、二按、三呼叫。**搶救者將傷員仰臥,立即拍打其雙肩并呼叫,也可以同時壓人中穴并呼叫。如沒有反應,判定此人神志喪失。
②**心臟按壓。**一旦發現傷者心臟停跳,就需要按照先“心臟按壓30次——開放氣道——人工呼吸2次”的步驟反復操作進行心肺復蘇,按壓具體方法如下:
**a. 部位:**暴露按壓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處(成年男性可快速定位于兩乳頭連線中點的胸骨處);
**b. 姿勢:**先讓傷者仰臥,背部墊上一塊硬木板,或者將傷者連同床褥移動到地上,救助者跪在傷者身旁,雙手疊加,十指相扣,以下方一手掌根部接觸按壓部位,雙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雙肘關節伸直;以髖關節為支點,身體重量垂直下壓,壓力均勻,不可沖擊式按壓,抬起時手掌根不能離開按壓位置;按壓時觀察傷者面部反應;
**c. 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按壓時不可用力過大或部位不當,以免引起肋骨骨折。心臟按壓如不能有效進行氣體交換,則要同時配合人工呼吸;
d. 按壓深度5cm以上,每次按壓后胸廓完全彈回,保證按壓抬起時間基本相等。
③**開放氣道。**觀察傷者嘴和咽喉中是否有異物,并設法排除,抬下頦使呼吸道暢通無阻。
④**人工呼吸。**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對口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仰臥壓胸法或俯臥壓胸法人工呼吸等。其中,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最有效。
口訣:
頭部后仰向后推,緊托下頦向上提。深吸口氣嘴對嘴,有時需要嘴對鼻。注意捏鼻把氣吹,每分鐘16~18次。心臟按壓與人工通氣比率:30:2。
科博士提醒:
牢記這些實用的避險自救技巧
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安全意識
只有當我們每個人
都充分重視安全防范
才能有效減少極端安全事件帶來的傷害
本期內容到這里就結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實用的內容
趕緊關注我吧
來源:深圳反恐、廣州工會、貴州檢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源版權圖庫創客貼,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原創圖文轉載請后臺回復“轉載”。
來源: 深圳反恐、廣州工會、貴州檢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