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健康安全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食品安全具體有哪些要求,食品安全標準又有哪些,讓我們基于專業定義來學習一下食品安全的重要內容。

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它既包括生產安全,也包括經營安全;既包括結果安全,也包括過程安全;既包括現實安全,也包括未來安全。

食品安全標準是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對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要素以及各關鍵環節所規定的統一技術要求,是強制執行的標準。其內容包括食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污染物質的限量規定;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標簽、標志、說明書的要求;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等多個方面。

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包括營養強化劑。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質和口感,但要防止濫用、誤用。食品添加劑不等于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不能將非法添加劑的問題錯誤地歸結到食品添加劑上。

食品保質期是指食品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保質期由廠家根據生產的食品特性、加速試驗或測試結果進行確定,在保質期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證,可以放心食用。預包裝食品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制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其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明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保質期、產品標準代號等事項。

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污染,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產、加工、運輸、包裝、貯存、銷售、烹調等過程中,因各種因素所引起的污染。例如生物性污染(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化學性污染(如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食品添加劑過量等)、物理性污染(如放射性物質、異物等)。
基于此,購買食品時,注意查看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相關質量認證標識等,不買三無產品、不買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同時,要理性購買“打折”“低價”“促銷”食品,不要被外觀過于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對于散裝食品,要注意查看經營者的衛生狀況及相關證照,以此保障食品安全。

在儲存食品過程中應建立出入庫制度,做到先進先出;各類食品分類存放,標志明顯,防止交叉污染;做到離墻離地,防霉或防腐、防鼠、防蟲、防蠅。對于需要冷藏或冷凍的食品,要按照規定的溫度進行儲存,并且定期清理冰箱。

加工食品時保持清潔,勤洗手,餐具、廚具、廚房環境要清潔;生熟分開,生熟食物要分開,加工食物的廚具、容器要生熟分開;食物要徹底煮熟燒透,再次食用要徹底加熱,尤其是肉禽蛋品等易攜帶病菌的食物。

此外,在日常飲食中容易出現的食物中毒現象,具體含義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常見的食物中毒類型包括細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門氏菌食物中毒、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等)、化學性食物中毒(如“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機磷農藥食物中毒等)、有毒動植物中毒(如河豚魚中毒、發芽馬鈴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當發現出現食物中毒的癥狀后,應立即進行下列操作:
1.飲水:飲用大量干凈的水,對毒素進行稀釋。
2.催吐:用手指壓迫咽喉,盡可能將胃里的食物吐出,如果中毒者已經昏迷,則不能進行催吐。
3.處理:將引起中毒的飲食進行有效處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并及時就醫,保存好就診記錄等相關資料。

食品安全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食品安全問題風險防范意識,掌握基本食品安全鑒別方法。

來源: 青島市青年科學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