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冬季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季節。這個季節氣溫降低,人體血管收縮,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臟器缺血缺氧,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急性發作。以下是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議,希望能幫助慢性病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安全度過寒冷的冬天。

一要注意保暖。要確保室內溫度適中,避免過熱或過冷,保持身體舒適,應避免長時間處于寒冷環境,應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嚴寒時應穿保暖衣褲,尤其護好頸部、手腳、肚臍及關節等處,應穿戴保暖的帽子、手套和襪子避免體熱流失;室外鍛煉時應避免選擇清晨,最好在上午十點半以后再鍛煉,且應以室內運動為主。

二要合理飲食。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控制飲食,特別是對于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維持血糖和血壓在合理范圍內。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和D的食物,如橙子、檸檬、魚類等,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三要通風換氣。由于密閉空間內氧氣含量不足可引起大腦缺氧、心肺功能下降,部分人可出現頭暈等癥狀;換氣不足還容易積聚病原微生物,通過感染性疾病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因此在陽光充足、風力不大的日子適時開窗、通風換氣,時間不用很長,同時避免著涼。

四要睡眠充足 。冬季氣溫低,人體為了維持體溫,心臟需要更多能量維持泵血,熬夜將進一步加重心臟負擔,慢性病患者冬季更應注意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保持充足睡眠。

五要腸道暢通。長期便秘增加腸道內壓,腸壁血管擴張,具有心臟毒性的有害物質重吸收增加;用力排便則增加腹壓和心臟短時負荷,血壓驟然升高。慢性病患者應適量增加果蔬、豆類、全谷類等高膳食纖維食物和水的攝入,可以適量有氧運動增加胃腸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避免排便時過度用力或過度屏氣。嚴重便秘者,應遵醫囑服藥干預。

六要科學洗浴。冬季洗浴時,選擇水溫往往更高,洗浴時間更長。熱水洗浴時會導致全身毛細血管擴張,全身血流重新分配,心腦等重要臟器回血量減少、缺血缺氧。同時,浴室狹小封閉,通風不良導致供氧不足。因此,冬季洗浴水溫要適度、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打開換氣扇,不提倡飯后酒后立即洗浴。

通過上述措施,慢性病患者可以在冬季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減少疾病發作的風險,安全度過寒冷的冬天。

來源: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制科 劉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