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測量揭示了量子世界的根本特性之一:測量引入了隨機性。

這一點與經典力學的世界觀截然不同。在經典力學中,物體的性質在測量之前是確定的,測量只是對已知狀態的確認。經典力學的世界觀假設,無論我們是否觀察它,物體的狀態總是固定的。這種觀念可以用一句話形容:“你見或者不見它,它就在那里”。

然而,量子力學推翻了這種觀念。在量子世界中,某些物理系統的性質在你進行測量之前并不確定。它們只有在測量的一瞬間才會“隨機”地決定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并不是預先設定的,而是基于某種概率分布。

測量的隨機性:偏振光實驗

要理解量子測量的奇異性,我們可以通過偏振光實驗來舉例。假設我們有一束水平方向(0度)的偏振光。當這束光通過與其偏振方向相同的偏振片時,光會完全通過。如果我們將這束光通過一個豎直方向(90度)的偏振片,它則完全無法通過。這種現象是經典物理中可以預期的。

然而,真正有趣的情況出現在我們將水平方向的偏振光通過一個傾斜45度的偏振片時。根據經典物理,光的強度應該降低,但它通過的強度大約只有一半。這看似容易理解,因為45度的偏振片對0度方向的光既有一定的阻礙,但也允許它通過。然而,對于單個光子而言,情況卻完全不同。

在量子力學中,我們不能確定單個光子是否會通過這個偏振片。我們只能說,它有50%的概率通過,50%的概率不通過。也就是說,同一個光子在同樣的實驗條件下可能有不同的結果。這種不確定性是量子力學的核心特性。

量子測量中的概率性

這與經典物理中的隨機性有著本質的不同。經典物理中的隨機性,通常是由于外界因素(如力度、氣流等)造成的。通過精確控制這些因素,我們可以讓經典隨機性變得可預測,甚至是可操控的。然而,量子力學中的隨機性無法消除。即使我們完美控制實驗環境,每次測量的結果也僅能以概率形式預測。

量子測量中的隨機性意味著,我們只能對實驗的結果進行概率性的預測。例如,在偏振光的實驗中,我們知道,1000次實驗中大約有500次光子會通過偏振片,500次會不通過。但對于單次實驗,我們無法預測特定光子是否會通過偏振片,只有通過統計大量實驗才能得出整體的概率分布。

這種本質的隨機性就是量子力學所特有的,它與經典力學的偽隨機性截然不同。在經典世界中,所有的隨機性都是可以追溯到隱藏變量(如初始條件、外部干擾等),而在量子世界中,隨機性是不可消除的,它是量子測量的核心。

量子測量的數學描述

為了精確描述量子測量,我們使用了狄拉克符號和基態的概念。如果量子比特的狀態是疊加態:

那么,當我們對這個量子系統進行測量時,結果將是“0”或“1”中的一個,且測量的結果是隨機的。具體來說,得到“0”的概率是$|a|^2$,得到“1”的概率是$|b|^2$。這意味著測量結果并不是確定性的,而是由概率決定的。

這種量子隨機性在實踐中有許多應用。一個有趣的例子是量子隨機數生成器。由于量子測量的結果本質上是隨機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生成真正的隨機數。與經典偽隨機數生成器不同,量子隨機數生成器產生的隨機數無法被預測和操控,從而保證了更高的安全性。比如在彩票抽獎、加密算法等領域,量子隨機數的應用能夠有效防止作弊和預測。

量子測量揭示了量子世界中的根本不確定性:某些物理量在測量之前并沒有確定的值,只有通過測量的瞬間,結果才會隨機產生。這種本質的隨機性使得量子世界與經典世界截然不同,而量子隨機數的出現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不可預測的隨機性源。理解量子測量是理解量子信息學的關鍵,而它的核心特性——概率性和隨機性——正是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的根本區別所在。

作者:《你也可以理解量子信息》風云際會

審核:羅會仟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

文章由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