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是古代皇帝祭天、祈求五谷豐登的地方。
它體現的“天圓地方”的理念,尤其出名。
天壇的主要建筑如祈年殿、圜丘壇、皇穹宇都是圓形的結構,象征著“天圓”。
可誰能想到,這種象征背后,還隱藏著古代科技的秘密,讓天壇擁有了許多聲學奇觀。
1.回音壁:古代的電話
圍繞皇穹宇的圍墻,被稱為回音壁,它的設計和構造巧妙地運用了聲學原理,呈現出了神奇的效果:兩個人只要貼著墻輕聲說話,就算隔著中間的大殿,也能聽得清清楚楚,就像在打電話一樣。這種奇妙的現象源于回音壁的精確設計。原來,這圍墻不是簡單地圍成近似的圓,而是建成了一個超級精密的圓形。而墻壁,是用明代山東臨清產的澄江磚砌成的,這種磚的質地非常細密,據說“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真是古代材料的神作。無論是硬度、密度,還是它的光滑表面,都為回音壁的聲學效果提供了理想的基礎,材料的選用再合適不過了。
由于圍墻的弧度極其標準,墻面又光滑平整,就形成了一個圓形聲場,使得聲波沿著墻面反射時,能量損失很小,所以就算是悄悄話,也能傳那么遠。
在現代冰雕藝術里,人們用具有類似特性的冰磚,結合同樣的構造,再現了天壇神奇的聲學現象。當然,天氣轉暖就融化的冰磚,只能短暫復刻古人的巧思,自然沒法像澄江磚一樣把聲學奇觀保留幾百年了。
2.三音石的回聲魔法
在皇穹宇前面,有三塊特別的石板,分別叫天石、地石和人石。別看它們平平無奇,站上去說話試試——立刻就能感受到聲學設計的“魔法”。
“人石”又被稱作三音石,站在上面小聲說話,也能聽到很大回音。古人把這種現象說成是“人間私語,天聞如雷”,象征人們的聲音能傳遞到天上。雖然古人賦予這種回聲神秘的象征意義,但其實,這個效果全靠聲波的多重反射。
三音石恰好位于回音壁中心,站在三音石上,說話時,聲波在圍墻的范圍內彈來彈去,沿著回音壁的曲面不斷反射,最終傳遞回石板的位置,陸陸續續回到你耳朵里。
你要是站在石頭上拍手一次,甚至能聽到三次回聲!這三次回聲其實都是來自一個聲音,只是“兵分幾路”后走的路程長短不同,導致到達你耳朵的時間不同。
簡單來說,聲波經過不同的路徑回到圓心,會形成微小的時間差。而你的耳朵會被“欺騙”,分不清相隔太近的回聲,會把它們合并成幾組響亮的回聲。
現代人經過了精準的測量和推算,發現第一個回聲,是皇穹宇兩個配殿的墻和墻基的反射波疊加形成的,第二、三個回聲則是由回音壁圍墻的第一、二次反射聲波會聚形成的。
這些聲學奇觀,體現了古代匠人們對聲學和材料的深刻理解,循著這些奇妙現象,就能發現古人的巧思。通過巧妙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古人不僅創造了具有美學價值的建筑,更運用了科學原理,將自然界的聲音傳播規律融入到建筑中,以達到美與科技的完美融合。
所以即使是年代久遠的古建筑,也有滿滿的科技元素。
作者:希卡石板修復組
審核: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 副教授 劉捷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