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這是我們初中就學過的知識,既然這樣,那物質的各個性質就都能從分子層面上找到原因。
比如說物質的質量,它就是組成物質的所有分子的質量加在一起。
再比如物質的體積,它就是組成物質的所有分子所占空間的總和。
甚至豐富多彩的化學反應,它在微觀上也對應著不同分子的化合、分解等變化。
那我們不禁要問,生活中還有一個常見的物理量,溫度,溫度對應著分子的什么呢?分子的溫度嗎?分子是沒有溫度的,說來你可能覺得奇怪,溫度對應著分子的運動。
分子還會運動嗎?其實分子運動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
比如剛出鍋的包子,香氣撲鼻,這就是包子的氣味分子跑到了鼻子里,這就是分子運動的例子。而冰箱里剛拿出的包子,啥味沒有。
再比如濕襪子放在暖氣上,一會水就干了,這是水分子從襪子上跑出去,分子也運動了。而襪子扔盆里,第二天還潮。
如果生病了要喝藥,一般我們都會用熱水沖,熱水澆在藥上,藥物很快就溶解了,這個溶解的過程其實就是藥物的分子跑到了水里,這也是分子的運動。而如果換涼水沖,那藥是藥水是水根本沒法喝。
經過上面三個例子我們發現,分子不但會運動,而且分子的運動還跟溫度有明顯的關系,溫度越高,運動越快。
不過分子的運動畢竟是微觀上的運動,它跟宏觀世界中如汽車、跑步那種運動不同,分子的運動是一種亂七八糟的運動。
為什么亂七八糟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空間中只有一個分子,廣闊的空間任他翱翔,那他可以直來直往地走,這就跟跟汽車一樣;要是分子的數量增加到十個呢,這時分子在走直線的過程中就有可能發生碰撞,這一碰撞,兩個分子無論是運動的方向還是速度大小,就都會發生改變。這時候分子的運動就已經開始有點亂了。
而現實中的分子可遠不止十個百個,一滴水中的分子就有大約1021個水分子,如此龐大的分子量,任意一瞬間,都會發生超級超級多的碰撞,每個分子都得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這么多無頭蒼蠅聚在一起,肯定亂七八糟了。
這時我們再盯著一個分子的速度快慢就沒有意義了,而是要切換一下視角,從整體上描述這些分子的運動劇烈程度。
而這種從整體上對分子運動劇烈程度的描述,對應到宏觀物體上,就是物體溫度。
需要注意的是,溫度只反映了那么一大堆分子的運動劇烈程度的平均值,既然是平均值,就說明一堆分子里面,肯定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高溫物體里也會有慢分子,而低溫物體里也會有個別跑得快的。
當我們加熱一個物體讓它溫度升高時,也不是讓所有分子都變快了,而只是讓他們的平均值增加,也就是說物體升溫的過程中,它里面肯定也有某些分子的速度變慢了。反過來說,物體降溫時,它內部的分子中也會有逆勢加速的。
一冷一熱兩個物體相互接觸,溫度會慢慢變得一致,這從微觀的角度上看,就是一伙快分子遇上了一伙慢分子,兩伙分子相遇還是互相碰撞,快分子撞慢分子,讓慢分子的速度變快,快分子的速度變慢,慢慢的,快的部分整體上越來越慢,慢的部分整體上越來越快,最終大家劇烈程度相同,這時候兩個物體的溫度也就一樣了。
作者:問題小分隊
審核:北交大物理實驗室高級工程師 周曉亮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