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了嗎?我們有耳朵可以聽到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聲音,例如交響樂澎湃的聲音、大自然中潺潺的溪流聲。有沒有一種可能,除了用耳朵,我們還能用其他器官感受到聲音的存在?沒錯,就是眼睛,今天我們一起用眼睛看見聲音。
聲音的真面目
仔細觀察保利龍小球的樣子,聲音是物質振動產生的波動,這就是聲波,聲波是聲音的傳播形式。看我朗讀,聲帶發生震動,因此產生了震動分子。震動分子在空氣中按照一定的軌跡飄蕩,形成了一層層的波紋,這就是聲波,我們發出的聲音不同,震動分子飄蕩的軌跡和速度也不同,因此形成的聲波也會不同。聲音越輕,波形越舒緩。聲音越高,波形起伏越大。
震碎玻璃杯,需要我們的吶喊聲與玻璃杯產生共振。很遺憾,現實生活中人類基本發不出和玻璃杯產生共振的聲音,共振產生的能量可是巨大的。法國拿破侖時期,一支軍隊踏著整齊的步伐,經過鐵路懸橋,步伐振動的頻率,大橋的固有頻率產生了共振,大橋頃刻坍塌。
振動可以產生聲音,但我們的耳朵想要聽到聲音就需要介質啦。
物體、液體都是聲音傳播的介質,但氣體不好說。可是你在空氣中說的話我聽得到呀。沒錯,空氣是介質,但氣體不是,因為聲音在真空中是不能傳播的,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是能量消損的過程。
震動分子在飄蕩的過程中會體力不支,能量解破,因此聲音也會越來越小。如果碰到另一種介質,就會發生反射,導致聲音變小甚至消失。同學們發現了嗎?下雪天會感覺世界格外安靜,見,除了因為天冷出門人少這一原因,還和雪花的結構有關。剛落下的雪花結構松散,震動分子在里邊多次反射,從而消耗掉能量,聲音便會減小。這和我們生活中的隔音棉道理是一樣的。
文章由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作者:《看!我的發現》北京呀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科普創作團隊
審核:龐宇峰 復旦大學附屬第五人民醫院 耳鼻喉科 主任醫師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