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生態養殖技術模式
近年,廣西畜牧業迅猛發展,其中,肉牛生態養殖在提高肉牛的養殖效率和經濟效益,甚至在節能減排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F結合南寧學院肉牛產業發展大學生創業團隊的調研,將目前廣西肉牛生態養殖模式——“草—牛—糞—草(果、蔬)”介紹如下。
一、優質生物秸稈飼料的利用,降低飼料投入成本
廣西養殖肉牛需要結合本地的甘蔗尾葉、玉米秸稈、花生秧、黃豆稈等秸稈飼料資源豐富的特點,每年在農作物收獲季節,大量收購甘蔗尾等農作物秸稈,通過切碎、灑菌種、填壓、封蓋后發酵,制成了適口性好、消化率和轉化率高的優質生物秸稈飼料。
同時,為了給肉牛全年均衡提供秸稈飼料,很多養殖場還研發出了適合亞熱帶肉牛采食的肉牛全價飼料,即利用精料(玉米粉、米糠、豆粕、花生麩等)+青貯飼料+青飼料(玉米秸稈、桂牧一號等)按照1∶4∶5的配方,對母牛和育肥牛分階段飼喂,可使每頭牛每天飼養成本控制在10元以下,日增重在1.25公斤以上。采取這樣飼喂方法,每頭牛每天可節約生產成本2元左右,每頭牛100天育肥期效益在2000元以上(以活牛價格24元/公斤計)。
廢棄物秸稈制作青貯
二、農牧配套種養結合,實現生態循環農業生產模式
養殖肉牛必須走圍繞農業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將養殖生產清理出來的牛糞發酵墊料,制成有機肥,供給種植的草或水果、蔬菜園使用,使生態肉牛養殖和農業種植采摘園兩個項目有機地結合起來,初步實現了“秸稈—牛—糞便—農作物種植”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形成養殖與生態雙贏的局面,促進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符合當前黨中央提出的“生產生態有機結合,生態優先”的基本指導方針。
總之,農牧配套種養結合,實現生態循環農業生產模式。
三、青貯飼料制作方法
1.青貯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要成立一個青貯飼料制作小組,同時組織好人員做好原料的準備,主要工作如下:
①組織調運玉米等作物秸稈,保證秸稈質量,同時能迅速、不間斷地供應。
②制作優質的青貯飼料關鍵是調控原料的水分和糖分,在制作整株玉米青貯飼料時,注意適時收割,其最佳收割期為乳熟后期至臘熟前期,水分含量在65%,并提供一定發酵劑提高發酵質量,無二次發酵現象。
③水分偏高的原料制作青貯時,應適量混入谷類、干草或稻草將水分含量調至65%。
④需要準備運輸工具及切割機械、黑白膜、微生態制劑(青貯寶)、表面防腐劑(德國康復青)、廢輪胎等。
2.青貯飼料制作方法
①清池:要將窖底和四周清理干凈,特別是青貯池要有排水溝,便于水分及時排出,避免雨水流入。
②鋪膜:用黑白膜從青貯池底距離池壁1米開始,沿著池壁從下往上鋪膜直至高出青貯池壁2~3米。將青貯池三面都依次鋪膜,留下一個開口裝窖,待填裝好后再封窖。
③切割:將青貯原料用青貯切割機切成1~2厘米,隨切隨噴灑微生態制劑。
④裝窖:原料隨切隨裝窖,裝一層壓緊一層,大窖可用拖拉機壓實,壓得實不實是青貯飼料制作的關鍵。
⑤壓邊:青貯窖邊緣更要注意壓緊,目的是排氣和防滲水。
⑥封窖:填裝青貯飼料高出窖墻50~100厘米即可封窖,在青貯池頂部潑灑防腐劑,再用黑白膜將池頂及邊緣蓋好。
⑦壓頂:用廢舊輪胎或袋裝泥將池頂及邊緣的黑白膜壓緊,避免空氣和雨水進入。
⑧監控:領導小組全程監控,做到每個環節心中有數,確認青貯飼料制作的每一個步驟正確到位,杜絕安全事故發生。
3.制作青貯飼料注意事項
①應避開陰雨天氣,使青貯飼料制作過程不中斷,一次完成。
②切割長度以1~2厘米為佳。
③封窖時間要求:要求每池盡可能在1周內完成,速度越快越好。
④青貯原料品質差的更應該噴灑微生態發酵劑,改善青貯質量,噴灑時務必均勻。
⑤壓實的速度要快,盡量減少青貯與空氣的接觸時間,從入窖到封窖時間越短越好,嚴防漏水漏氣。
4.青貯池的日常管理
①定期巡視:如發現黑白膜被掀翻或有缺口的,要及時補蓋;如發現排水溝堵塞的,要及時疏通。
②取料管理:青貯飼料一般在制作后45天可以使用;用青貯取料機從上往下取用,避免取到過多汁液;取料切面平整,避免二次發酵;發現有腐敗、霉變、發黑的要及時清除。
四、注意事項
1.開窖。發酵45天后,方可開窖,夏天可適當提前。首先清除封窖時的輪胎、沙袋、磚頭、薄膜等,分段開窖,從上到下,分層取用,防曝曬、雨淋、結凍和嚴禁掏洞取料,取后封嚴,注意防水、排水。
2.取用。逐層取用,防止二次發酵,每次取10厘米左右;開窖后每天都要取用,間隔時間不要超過1天,由上至下,垂直取用;上層霉爛,及時清理拋棄;取后封嚴,防止衛生污染。
3.飼喂。使用量由少至多,逐漸適應,冬天飼喂宜凍結,應融化后再喂,現取現喂,喂多少,取多少,適應期內先空腹飼喂青貯料,再飼喂精料或草料,可與精料、粗料混在一起飼喂。
4.喂量。奶牛用量為15~20公斤/日,育成牛為9~20公斤/日,肉牛為10~20公斤/日,育肥牛為12~14公斤/日,育肥后期為5~7公斤/日,犢牛(后期)為4~5公斤/日,羊為5~8公斤/日。
制作發酵成功的青貯秸稈
打包好的發酵飼料,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五、牛糞的應用
1.牛糞發酵有機肥。目前廣西上林縣肉牛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牛糞附加值低,對環境污染大,用可降解牛糞的菌種將糞尿直接轉化為可以還田的生物肥,變廢為寶,每頭牛產生4噸以上優質生物肥,而且完全熟化,無糞臭,無氨氣揮發。每噸有機肥價值600~3000元。
2.牛糞養殖蚯蚓。將部分肉牛養殖產生的牛糞養殖蚯蚓,這也是增加牛糞的附加值的一種方式,也達到了生態循環利用的目的。每噸牛糞可以養殖出4萬條蚯蚓左右。
3.牛糞種植水稻、有機蔬果和牧草。最后將發酵后的有機牛糞或養殖蚯蚓后的牛糞回歸田地,種植水稻、有機蔬果種植和牧草,減少了化肥使用的同時,減低了種植的成本,還減少土地的鹽堿化,達到真正的生態循環,還實現了“菜籃子”工程。
作者∣南寧學院 譚春萍
來源: 譚春萍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