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用牧草主要品種及生產技術要點

根據南方農區(長江以南區域)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合鵝用的主要牧草有以下品種。

一、禾本科牧草品種

禾本科牧草的營養價值雖不及豆科牧草,但其適口性好,沒有不良氣味,家鵝都很愛吃。禾本科牧草的優點在于適口性好、抗病蟲害能力強、產量高、栽培容易,方便調制干草和保存;禾本科牧草的耐踐踏力和再生能力強,適于放牧和多次刈割利用。

1.多花黑麥草。又名意大利黑麥草,為禾本科一年生植物。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20世紀40年代中期被引人我國。目前,多花黑麥草在我國長江及淮河流域的各地區均有種植,是鵝用主要秋播牧草。

黑麥草

2.雜交狼尾草。我國于1981年從美國引進,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株高3.5米左右,高的可超過4米。一般每株分蘗20個左右;多次刈割利用后,分蘗可成倍增加。

雜交狼尾草的親本原產于熱帶、亞熱帶地區,所以溫暖濕潤的氣候最適宜其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作為建立長期的牧草地應用,可通過分根或扦插進行無性繁殖。在我國北緯26°以北地區,只能作一年生利用,需要人工越冬保種,或用種子繁殖。

狼尾草

3.美洲尾草。原產于南非,其株高和象草相當,為一年生牧草。2000年以來,我國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中心,作為飼料栽培的面積在逐步擴大。

4.小米草。又稱飼料稗,小米草為禾本科稗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2~1.5米。其適口性好,并且比普通雜草稗高大,產草量產種量高。

小米草

5.無芒雀麥。是耐干早和寒冷的主要禾本科牧草之一,莖直立、叢生,株高100~130厘米。在我國西北、東北、華北和華中一帶均有分布,并作為優質牧草栽培。它適應性強,適口性好,飼用價值高。

6.多年生黑麥草。其株高30~100厘米,原產于西南歐、北非及亞洲西南等地區,是世界溫帶地區最重要的牧草之一。我國在四川、云南、貴州及湖南的南山牧場、長江三峽等高海拔地區,建成了大面積多年生黑麥草人工草地用于放牧。多年生黑麥草已成為我國亞熱帶高海拔、降水量較多地區廣泛栽培的優良牧草和鵝用青飼料。

7.象草。別名紫狼尾草,禾本科狼尾草屬,多年生高大的草本植物,株高200~350厘米,直立。原產熱帶非洲,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種植,是熱帶、亞熱帶栽培的高產牧草。幼嫩的象草是鵝的優質青料。

象草

二、豆科牧草品種

豆科牧草是牧草中蛋白質含量最豐富的一類,也是鵝喜食的牧草之一。豆科牧草營養物質豐富而全面,干物質中粗白質占15%~20%,必需氨基酸含量豐富,可彌補谷類飼料蛋白質的不足。含有鈣、磷、胡蘿卜素和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5,以及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等。適期利用的豆科牧草粗纖維含量低。柔軟多汁,適口性強,易消化。但豆科牧草中的蛋白質含量隨其生長期的不同而變化很大。在幼嫩期,蛋白質含量較高,而在現蕾后蛋白質含量明顯降低。其莖的本質化速度比本科牧草出現得早而快。特別是出現籽實后的豆科牧草,其莖稈的適口性和利用率降低。因此豆科牧草必須注意選擇適宜的刈割時期。當然,要使營養全面,利用豆科牧草最好與禾本科牧草搭配飼用。

1.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栽培歷史悠久的豆科多年生牧草,有“牧草之王”的美稱。株高100~150厘米。莖直立、光滑、棱形、粗2~4毫米。

2.紫云英。原產于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是我國南方水稻收割后種植的主要飼草。豆科黃芪屬越年生草本植物,株高80~120厘米。紫云英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豐富,也可作蔬菜食用,紫云英多作春季鵝的青餌料直接利用。

三、葉菜類牧草品種

葉菜類牧草,多數是人畜兼用型的,它們葉量大、脆嫩多汁、營養豐富、適口性特別好,家鵝最喜食。這種“蔬菜型牧草”具有營養性、醫療保健性、安全衛生性等特點,如食用苦荬菜能開胃和降血壓,有促進食欲和消化、祛火去病的功能;菊苣具有清肝利膽、開胃健脾等功效。

1.苦荬菜。為我國野生植物,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3米,整株含白色乳漿,味苦。莖光滑且直立,上部有分枝。它分布于全國,適應性強,產量高,適口性好,營養豐富,是鵝等多種畜禽的優質青飼料。

2.菊苣。原產于歐洲,現栽培較多的為大葉直立型種。菊苣有粗壯的白色肉質直根,莖直立,株高1.5~2米,葉片長30~41厘米、寬8~12厘米。菊苣適應性廣,栽培容易,葉質鮮嫩,適口性好,產量高,是鵝喜食的優質青飼料。

3.莧菜。別名籽粒莧、繁穗莧、莧,是一種優質、高產而多汁的飼料作物。

四、鵝用牧草輪作生產模式

鑒于南方農區(長江以南區域)具備的“溫光熱”的優勢地理氣候條件,采取適當的生產技術模式,基本上可以保障常年有鮮綠牧草供應養鵝生產。

1.多花黑麥草與雜交狼尾草輪作。當年10月上旬播種多花黑麥草,翌年6月上旬收割完畢。然后播種(栽植種根)雜交狼尾草,10月上旬收割完畢,再播種多花黑麥草。多花黑麥草的耐寒性比冬牧70黑麥草差,但后期發育優于冬牧70黑麥草,所以利用期可比冬牧70黑麥草長1個月。雜交狼尾草是亞熱帶和熱帶的高產牧草品種,產量高于美洲狼尾草,品質優于象草,但冬季難以保種,所以適宜在淮河以南地區種植,淮河以北地區不宜引種。兩種牧草輪作,可以獲得較高的產量。

2.紫花苜蓿與飼用玉米套種。當年10月上、中旬播種紫花苜蓿,翌年6月中旬套種飼用玉米。紫花苜蓿耐寒不耐熱,耐旱不耐澇,適宜降水量低于800毫米的地區種植。由于紫花苜蓿春季產量占全年產量的60%~70%,7~9月長勢較弱,而飼用玉米生長期較短,適合在夏季生長,與紫花苜蓿套種,既可保持紫花苜蓿的根系,又可提高土壤養分、水分的利用率,提高單位面積牧草的產出量。為了保證高產,紫花苜播種時要進行根瘤菌接種,首播時間必須在秋季進行。飼用玉米可采取育苗的方式,在6月中旬紫花苜蓿刈割后移栽,并在9月底收割完畢,及時清除,保證紫花苜蓿的再生和越冬。

3.冬牧70黑麥草與俄羅斯飼料菜、蘇丹草間作。當年10月上、中旬播種冬牧70黑麥草,行距為20厘米,每兩行預留一行。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植俄羅斯飼料菜。5月中旬冬牧70黑麥草收割完畢,然后播種蘇丹草,9月下旬收割完畢,再播種冬牧70黑麥草。俄羅斯飼料菜屬于多年生葉菜類牧草,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為15℃~25℃,冬季降霜后葉片枯萎,夏季高溫季節生長不良,多雨高溫時易發生腐根病。利用其不耐低溫的特點,套種冬牧70黑麥草,可在冬春保障牧草的供應。利用其不耐高溫的特點可套種蘇丹草。一方面蘇丹草可用作俄羅斯飼料菜的遮蔽物,減少高溫季節陽光的直射,提高俄羅斯飼料菜的越夏率;另一方面在不影響俄羅斯飼料菜產量的同時,每畝可增收蘇丹草鮮草3000~4000公斤。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種牧草都是需水、肥較多的牧草品種,必須保證相應的水肥條件才能獲得高產。在種植冬牧70黑麥草時,要對土壤進行適度耕翻,并對蘇丹草根系進行徹底的清除,以促進俄羅斯飼料菜產生新根,增加產量。種植蘇丹草時既可板茬播種,也可育苗移栽。

4.多花黑麥草或菊苣與苦荬菜輪作。當年9~10月播種多花黑麥草(菊苣),11月、12月、翌年3~6月利用;翌年4月播種苦荬菜或蕹菜,6~10月利用;9~10月播種多花黑麥草(菊苣)。

5.苧麻與其他牧草輪作。在適合種植苧麻的南方地區,苧麻生長后期(10~11月),在苧麻園套種黑麥草、紫云英、白三葉、燕麥或菊苣等越冬牧草,12月至翌年3月利用,4~10月輪牧或刈割利用苧麻。

作者∣廣東汕頭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陳俊敏

來源: 陳俊敏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