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這個觀點有些片面。孩子主動喊冷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指標,但不能完全依賴這一點來決定是否需要添加衣物。
分析:孩子的穿衣多少需要根據環境溫度、個人體質、活動量和個性來決定。通常情況下,如果孩子沒有表現出寒冷的跡象(如皮膚雞皮疙瘩、發抖、皮膚冰冷等),并且能夠舒適地活動,那么他們的穿著可能是適當的。
然而,還需綜合考慮室內外溫差、孩子活動量和個體差異等因素,靈活調整孩子的穿著:
體溫調節能力:兒童的體溫調節能力較成人弱,對外界溫度的變化適應性較差,因此在溫差變化前需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對于體質較弱的孩子。
活動量:孩子在活動或進食時會產生更多熱量,因此需要適當調整衣物,以防止過熱。
多注意孩子的感受:兒童年齡偏小,很多時候還不會或不太擅長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家長要多詢問孩子的真實感受,勤觀察或多觸摸來更好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
總體而言,孩子的穿衣不僅要考慮溫度,還需兼顧舒適度和活動方便性。穿衣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孩子的活動自如度和舒適感。通過觸摸孩子的后頸或后背來判斷是否需要增減衣物,是一種較為準確的方法。
作者丨范運柱 嘉會醫療主治醫師
審核丨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研究員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