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來臨天漸冷,北風潛入悄無聲。

立冬這一節氣標志著冬季的開始,是秋冬季節轉換的重要節點。

立冬后,自然界萬物進入收藏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也相應調整。

中醫認為,立冬時節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因此,這一時期的養生尤為關鍵。而“藏”是立冬養生的關鍵字。具體該怎么藏呢?長沙市第四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李潔芳說:

一、飲食調養

中醫講究立冬補冬、立冬養藏,認為冬季是滋陰補陽的好時機,但飲食調養應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

飲食以清補為主,不宜急補,應循序漸進,配以滋陰潤燥之品,以免上火。可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如羊肉、大豆、核桃、栗子等,增強身體的御寒能力。

同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大白菜、菠菜、白蘿卜、木耳、鮮棗、石榴、蘋果、柑橘、柿子等,既能補充機體水分,又能調節胃腸道功能,促進消化。

另外,除了時蔬,還可適當食用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富含維生素,有一定的清內熱、護腎的作用。此外,黑米、黑芝麻、黑棗、烏雞等黑色食物,也是滋陰補腎的佳品。

二、作息調整

《黃帝內經》中提到:“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冬季,人們應適當延長睡眠時間,調整為“早睡晚起”的作息,有助于人體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早睡可保養人體陽氣,晚起則能躲避嚴寒,保持身體溫暖。

老話常說:“寒從腳起”,人的足部距離心臟最遠,易受寒邪侵襲。因此,對雙腳的保暖很重要。睡前可用熱水泡腳,不僅溫暖足部,還能促進機體陰陽調和,幫助快速入睡。

三、運動鍛煉

冬季天氣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鍛煉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可通過伸展肢體、慢跑、快走等方式,使身體微微出汗后再進行健身運動。

冬季鍛煉不宜過于劇烈,以免給心腦血管造成負擔。應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方式,如慢跑、太極、瑜伽等。

運動后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避免劇烈運動,如出現頭暈、胸悶、惡心等癥狀,應立即轉移到通風處,必要時就醫。

四、心理調適

冬季精神調養也要著眼于“藏”,保持精神安靜,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癥,如情緒抑郁、懶散嗜睡等。加強體育鍛煉,盡量避免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易怒、抑郁等狀態。

除以上的調養外,我們還要注意冬季降溫明顯,應及時添衣保暖,但不要一下子穿得過多。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停留。

同時冬季寒冷,使用取暖器、熱水盥洗時需注意安全,防止燙傷。特別是老人和幼童,家人應多加照看。

歲暮清寒 萬物歸藏,我們一起養精蓄銳,為明春勃發儲蓄能量。快轉給相親相愛一家人,一起健康過冬~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第四醫院 吳丹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長沙市第四醫院 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