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冬節氣,《黃帝內經》云:“冬三月,此謂閉藏”,立冬不僅預示著冬天的來臨,也標志著自然界中陽氣內斂和陰氣上升。
在立冬節氣,中醫養生強調以護陽氣、養身心、順天時、調飲食為原則,順應季節變化,保持身心健康。
一、護陽氣:防寒保暖添衣物
頭部為諸陽之會,受寒則陽氣散失,因此冬季應當戴好帽子,防止頭部受寒。
頸部乃人體“要塞”,可穿立領裝或帶圍巾,防止頸部血管受寒收縮。
腰部為“帶脈”所行之所,腎居其中,喜溫惡寒。可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可溫煦腎陽。
腳部、膝部經脈眾多,需重點呵護,冬季應少穿短裙絲襪,不可光腳走路,穿保暖的鞋子和厚襪子。
二、養身心:適量運動調精神
立冬時節,人體的代謝處于相對緩慢的時期,養生應遵循冬季養藏之道,注重精神調養,保持內心平靜安定。
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郁郁寡歡。可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弈棋、畫畫等,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
冬季主閉藏,宜少動少汗,但不可整日不出門。上午9點半至下午4時為適宜運動時間,可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等運動,以適度為宜,避免大汗淋漓。
三、順天時:早睡晚起調作息
冬季陽氣內收,陰氣漸盛,應早睡晚起,晚上9-10點左右入睡,太陽升起之后起床,保證充足睡眠,每晚睡眠時間以7-8小時為佳。睡前泡腳15-20分鐘,按摩涌泉穴3-5分鐘,可促進血液循環,利于睡眠。
冬季室內不通風,易致呼吸道疾病高發,還可導致刺激物積聚,病毒易傳播,降低氧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人體健康。為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應選擇中午陽光充足、氣溫較高時開窗通風。
四、調飲食:三大原則強體質
古語云“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時節是補充身體能量、增強體質的關鍵時期,飲食習慣應當遵循以下三大原則:
1.以溫補為主
立冬時節多吃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可幫助人體提高抗寒能力,增強體力。
2.注意滋陰潤燥
冬季氣候干燥,容易損傷人體津液,因此,可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梨、蜂蜜、銀耳等,保持人體水分,緩解干燥帶來的不適。
3.適當“減咸增苦”
咸味入腎,飲食過咸,會使腎水偏亢,心陽不足。因此,冬天要適當減少咸味食物的攝入,飲食以清淡為佳。
苦味入心,可適量多吃苦味食物,如芹菜、苦瓜等,以助心陽,亦可有效防止心火上炎,制約溫補食物的溫燥之性。心腎相交,陰陽平衡,方為養生之道。
立冬時節,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推薦以下養生茶飲和藥膳,幫助調理身體,增強體質。
1.黃芪紅棗茶:
材料:黃芪20克、紅棗5枚。
做法:加入400毫升清水,煎煮30分鐘即可。之后可續水多次煎煮,飲用一天。
功效:可消除疲勞、提神止汗,適用于氣虛體質者。
2.核桃蓯蓉粥:
材料:核桃6枚、肉蓯蓉6克、大米適量。
做法:加入500毫升清水,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甘溫助陽,滋養精血,可補腎經、固根本。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李美英 劉晶晶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
來源: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