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
冬季進行運動
能增強抗寒力、免疫力和心肺功能
也能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
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很多人都有早起晨練的習慣,但是,冬季進行運動,這個習慣最好要改一改啦!因為,這個鍛煉時間,傷陽又傷心!
冬季晨練有風險!
血遇熱則行,遇寒則凝,故有冠心病、心梗病史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冬寒,千萬不要拿自己的陽氣去和大自然的寒氣搏斗。
心臟五行屬火,冬五行屬水,水克火,冬天尤應注意保護心臟。患有冠心病的人習慣了溫暖的室內,早晨一出門,突然遭遇戶外寒冷空氣的刺激,心臟冠脈就會急劇收縮,不僅加重缺血,還可能誘發心梗、心衰,乃至猝死。所以有冠心病心梗病史的人,一定要等到太陽升高后,氣溫暖和一些再出門活動。
圖片來源:人民網科普
此外,心臟病患者應學會心梗自救。
如果在室外發生心前區悶痛,心口如同壓著一塊大石頭,或有壓榨樣的疼痛,伴瀕死感,出汗、頭暈,可能是心絞痛或心梗急性發作。需立即側臥(千萬不要站立或行走),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也可),撥打急救電話。
這時,千萬不要試圖自行前往醫院。
這個時間段運動“性價比高”
研究發現:上午8—10點鍛煉,中風風險、癌癥風險都降低。
2022年11月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無論日常體力活動的總量如何,早晨鍛煉(上午8—10點左右)與最低的冠心病和中風風險相關,能顯著降低16%冠心病風險和17%中風風險,“健康性價比”更高!
2021年發表在國際癌癥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與不運動的人相比,在清晨8—10點鍛煉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均有預防作用,導致這兩種癌癥患病風險降低26%—27%。
因此,綜合上述兩項研究可以發現,清晨8—10點是鍛煉的“黃金時間”。
冬季健康運動小貼士
**1、**穿衣要保暖、透氣
冬季戶外運動穿著,需遵循“三層著裝”法則(“洋蔥式”法則),三層即排汗層、保暖層、防護層。
1 排汗層:也就是內衣,要求不悶熱,還要注重排汗性。棉質內衣排汗性不好,容易造成汗水潴留,建議選速干面料內衣。
2 保暖層:即中間層服裝,應起到保溫作用,如毛衣、抓絨都算是這一層的常見材料。
3 防護層:穿在最外面的,應具有防風、防水、保暖、透氣功能。沖鋒衣、運動風衣就是典型的防護層衣服。
另外,充分利用帽子和手套防護頭、臉、口、鼻、頸、手等裸露在外的部位,可以防止局部凍傷的發生。準備一件備用衣服在運動后穿著也非常重要。
**2、**運動前熱身很重要
冬季低溫會讓肌肉更僵硬、動作更難施展,會增加受傷風險。而運動前的熱身,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肌肉溫度、恢復肌肉彈性,降低受傷風險。熱身以動態拉伸為主,進行時間約5~10分鐘。腿部大肌肉群,可通過弓步提膝、提膝胯下擊掌來為腿部熱身;胸部和肩部熱身可轉臂搖擺等。
**3、**定時補充水分和能量
很多人以為冬季運動不易出汗,消耗的能量也應該不太多。事實上,運動所消耗的熱量,還是得取決于運動強度,與天氣毫無相關。冬季戶外運動,為防體力透支或身體缺水,應養成定時補給的習慣。記得帶上裝有熱水的保溫杯和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能量棒、巧克力、牛肉粒等)。
**4、**戶外運動要適時
冬季氣溫低,各種有害氣體及煙塵不易擴散,尤其是在上午8點以前和下午5點以后,是一天中空氣質量最差的時候,特別在有霧的早晨進行鍛煉,對人體的危害會更大。上午10點左右、下午15點左右是健走最佳時間。此時身體機能處于最佳水平,氣溫也不會過低,空氣質量不至于太差,有利于開展戶外運動。
**5、**慢病患者要注意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人運動時穿衣原則以輕、暖、軟,松為主,衣褲不可過于緊小,會壓迫頸動脈竇造成血壓波動,褲帶扎的過緊,腹腔受壓,腹腔內的血液分部在心、腦等臟器,使血壓升高。
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寒冷刺激會使人體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糖尿病患者普遍表現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在冬季要加強日常血糖監控,根據運動狀況的變化,調整飲食的攝入量。
老年人在冬季運動時特別要注意保暖,最好選擇陽光充足時或在溫暖的室內運動,約上同伴隨行,常備硝酸甘油等急救藥品。
來源: 人民網科普 中國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