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塑料制品無處不在
從外賣盒到奶茶杯
沒人可以完全杜絕一次性產品
近期,相關研究表明:
這些一次性制品
正在向我們的身體釋放微塑料
用一次性紙杯喝3杯熱水
就有可能損害免疫
在這個“快餐”時代,外賣、紙質咖啡杯、塑料飯盒、塑料餐具……沒人可以完全“逃掉”一次性產品的使用,而且這些用品多半和“吃”相關。
近年來,也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塑料用品釋放的微塑料已經進入人體血液,讓不少人開始注重塑料用品的使用頻率。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表在環境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危險材料雜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發現5個知名品牌的一次性紙杯,在加熱水后都會釋放大量微塑料。
試驗時使用的方式,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完全一致,就是把熱水,倒進一次性紙杯里。研究團隊通過試驗數據推測:只要每天用一次性紙杯喝上3.3杯熱水,就可能顯著改變盲腸微生物組、代謝功能、免疫健康及生育健康等。
一次性紙杯是紙做的,為什么也會釋放微塑料?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蔣超表示,一次性紙杯中,杯內層疏水膜遇到熱水時,會釋放大量的微塑料,隨著人們飲用,微塑料便累積在體內。
微塑料
微塑料即直徑0.1微米至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源于塑料制品的降解、磨損和不當處理。關于微塑料的危害早已引發廣泛關注,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2019年的研究結論,人們平均每周攝入大約5g塑料,相當于一張銀行卡。
紙既不耐油脂也不耐水,因此用于食品包裝材料的紙需要進行表面涂層處理,從而保護紙不被杯里的水、咖啡浸濕。
紙杯內層都會有一層疏水膜,而這層膜可能是聚乙烯塑料淋膜層,也可能是生物塑料薄膜(即由可再生資源生產,如玉米、木薯或甘蔗等制成),當它長時間和熱水接觸,可能會部分脫落,進而釋放微塑料。
去年,瑞典哥德堡大學研究人員研究表明,現在所用的由聚乳酸制成塑料薄膜(即生物塑料薄膜),仍然有毒。所以,與其他材料相比,紙包裝也存在潛在的健康危害,而且越來越普遍,人們能通過接觸食物而暴露于塑料和相關化學物質中。
此外,有網友表示,那不裝熱水是不是就沒事?不“加熱”可能會相對更安全,但即便是冷水、溫水,也會有一定量的析出,只是析出的量沒有熱水的大。而微塑料對人體傷害有多大?目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研究團隊曾在國際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發表研究稱,微塑料已侵入人類子宮,對生殖健康產生威脅。但微塑料的危害目前大多停留在小鼠實驗上,對人體的危害還需結合臨床進一步研究。
實際上,微塑料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們尺寸都是亞微米級,甚至更小,而且,其運動受溫度影響很大,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我們日常呼吸、喝水等,都可能會攝入一些。
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可能完全拒絕塑料制品,所以為盡量減少微塑料危害,建議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
少用一次性塑料容器,尤其是盛裝熱燙食品、加熱等。推薦盡量使用玻璃或非塑料的餐飲器具。
(2)
一定要使用正規廠家、品質高的塑料制品。食品級、醫用級等高分子材料制備的瓶裝水、桶裝水,一般不會形成塑料微顆粒。
(3)
正在備孕或是已經懷孕的女性,需要格外留意,她們極可能是微塑料潛在風險的高危人群。
(4)
監督管理部門也應加強檢查瓶、桶生產廠商使用的塑料樹脂是否符合質量控制要求。
目前對于微塑料的具體影響
及其劑量效應關系仍需進一步探索
大家也無需過度恐慌
提前建立這種意識也很重要
從今天開始能自帶水杯
從根本上減少
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不僅會減少微塑料的攝入
是一種對自己的保護
更是對地球的保護
本期內容到這里就結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實用的內容
趕緊關注我吧
來源:廣東科普、云南疾控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源版權圖庫創客貼,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原創圖文轉載請后臺回復“轉載”
來源: 廣東科普、云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