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中華醫學會
審核:田金洲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主任醫師
近年來,褪黑素用于治療失眠被傳得神乎其神,事實是褪黑素目前主要用于治療年齡相關性失眠、改善時差變化所致睡眠覺醒障礙、睡眠覺醒時相延遲障礙等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覺醒障礙,以及輪班工作相關反應。《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指出,褪黑素緩釋劑用于55歲以上的失眠患者可改善其睡眠質量。外源性褪黑素不僅可以促進入睡并維持睡眠,還可以調控晝夜節律時相(包括褪黑素本身的節律),均可由生理劑量誘導產生,即0.1~0.3mg促進睡眠、0.3~0.5mg調控晝夜節律時相。
人體內天然的褪黑素是松果體利用色氨酸合成的一種激素,被分泌至血液和腦脊液中,參與調節睡眠覺醒周期,具有顯著的晝夜節律,夜間褪黑素的血漿濃度至少為日間濃度的10倍。夜間分泌的褪黑素有助于誘導并維持睡眠。然而,人體內褪黑素的分泌是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從出生后3~4月齡開始分泌,夜間濃度在1~3歲時達最高值,至成年早期開始緩慢下降達平臺期,之后會持續下降,至70歲時夜間褪黑素濃度峰值可低于年輕時峰值的1/4。故許多老年人會發生年齡相關性失眠(如夜間易醒、睡眠效率下降等),針對這一人群,補充的褪黑素劑量應剛好彌補其年齡相關性分泌下降的劑量,即可有助于改善睡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超過生理濃度的褪黑素可導致日間嗜睡、身體和精神受損、低體溫和高催乳素血癥。因此,建議在治療失眠和改善時差變化時應用較低、生理劑量(0.1~0.5mg)的褪黑素。但不能濫用褪黑素,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