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涼

走在路上很容易會被毛茸茸的“小流浪”“碰瓷”

你或許會手無足措

那么請收下下面科博士為你準備的

偶遇“小流浪”指南

《中國寵物管理白皮書(2023年)》將“流浪寵物”定義為**“無法確認所有者或實際管理人的寵物”,比如被人為遺棄或意外丟失而無家可歸的寵物。據《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流****浪貓數量高達5300萬只**,流浪狗數量高達4000萬只

很多朋友看到公園、校園內的流浪動物,都會觸及憐憫之心,對其進行投喂施以援助。然而,流浪動物具有一定的傷人屬性,比如大型犬被遺棄后,因其體形壯大或脾氣暴躁,更易攻擊人。流浪動物還可能攜帶大量病菌,常見的可通過流浪動物傳播的人獸共患病包括:狂犬病、弓形蟲病、沙門氏菌病、貓抓熱、皮癬等

固定投喂而引起流浪動物的長期聚集會增加公共空間的危險系數,還可能帶來噪聲擾民、捕食鳥類等野生動物、糞便污染環境等負面影響。

長期投喂也會讓流浪動物對人類產生依賴,極大降低警惕性,更容易成為不法分子惡意傷害的對象。因此,需理性看待在公共空間中的愛心投喂行為。

如果它符合以下特征,則很大概率是一只流浪犬/貓:

(1)

少投喂

愛心人士給流浪犬、貓的隨手投喂會導致流浪動物大量繁殖,繁育出的更多流浪動物依舊得不到住食保障,只會造成更多不幸的延續,也會造成生態系統的混亂和公共空間管理的負擔。因此,請控制對流浪犬、流浪貓投喂食物的次數

(2)

少接觸

流浪犬、貓等均不同程度攜帶病原體、寄生蟲等,且長期流浪警惕敏感、存在攻擊性,如近距離接觸有感染疾病、被抓撓撕咬致傷等潛在風險。因此,請與流浪犬、貓等保持距離。如果不慎被流浪動物抓傷和咬傷,需要及時注射狂犬疫苗避免感染病毒。

(3)

不遺棄

研究表明,流浪貓狗主要是飼主遺棄、寵物走失和無序繁殖導致的,需要從源頭上規范養寵人行為,拒絕遺棄虐待等不文明養寵行為,從根本上關愛流浪動物。

寵物遺失通常由于不正確的飼養和管理方式缺乏適當的圍欄或繩索導致寵物逃逸;寵物遺棄則是因家庭變動經濟困難健康問題或不負責任等原因,主人選擇放棄寵物,導致寵物陷入無家可歸和生存困境。

如果你有能力,請幫助他們!下面是科博士為你們整理的流浪動物救助指南

(1)

判斷是否流浪

如果在路邊看到它們請先保持理智,可以從毛發干凈程度來判斷它們是否流浪;

(2)

評估是否生病

通過“小流浪”神態來評估它們有沒生病,如果看上去比較健康,食欲挺好的,可以拍幾張多角度照片,發朋友圈、微博或問問附近的人。如有條件,最好對流浪貓狗有一個簡單的安置(可以寄養在寵物醫院);

(3)

簡單的體檢

發現它們的24小時內,可以帶去醫院做一個簡單的體檢,目的是為了弄清它們的年齡、性別、有沒有犬瘟貓瘟等致命疾病,這也是為后續的領養工作做準備;

(4)

發布領養信息

如果你不知道領養信息發去哪里比較有效,那么各地的寵物聯盟會非常樂意幫助你,同時,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力量,相信會有很多喜歡動物的人看到;

(5)

回訪

并不是把它們送走就宣告救助完成,定期的回訪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動物不適應新家庭,或是新主人有毆打虐待動物的行為。一定要把它們接回來!同時要向動保組織揭發領養人的信息和虐待證據,防止此人再次領養其他動物。

對于流浪貓狗,可以將它們送往專門收容機構,或通過法律法規允許的方式進行領養。目前,國際公認的控制流浪貓狗數量最有效的方法為抓捕-絕育-放歸(Trap-Neuter-Release,簡稱 TNR)模式進行控制,給流浪動物絕育既能控制它們的無序繁殖,又能體現對流浪動物的尊重和關懷。

T:Trap--仁慈地誘捕

N:Neuter--絕育以及相關的醫療處理

R:Return--處理之后放歸原地

為什么絕育了的貓咪要剪耳?

(1)由于貓貓的活動范圍可能不固定,沒有做耳標的貓貓很有可能被其他愛心人士抓住再做一次絕育。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被抓捕的流浪貓是一只已經絕育但未打耳標的母貓,那么它很有可能會被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手術,這對于流浪貓來說,也是一種傷害了

(2)對于相關志愿者來說,看到有耳標的貓貓就不用再費力氣抓捕了。

希望這份指南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時,科博士在此呼吁

善待動物,尊重生命!

本期內容到這里就結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實用的內容

趕緊關注我吧

來源: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寵物管理白皮書(2023年)、南京市寵物聯盟平臺。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源版權圖庫創客貼,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原創圖文轉載請后臺回復“轉載”。

來源: 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寵物管理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