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姆立克法無論是對成人還是兒童有「很高」的成功率,而這個孩子父親也是了解急救方式的,但這個不幸的結果也引發了3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①為什么使用海姆立克仍然沒能把果凍弄出來?
②造成搶救后智力、四肢、語言功能均出現損傷的原因是什么?
③對于3歲兒童,如何進行海姆立克是正確的?
對于問題①,其實就像孩子父親所描述的,確實很可能是果凍本身的原因:
果凍本身質地光滑、柔軟且富有彈性,很容易「貼附」在氣道內壁上。對氣道相對狹窄的年幼兒童來說,果凍可能在采用海姆立克法法時即便受到了外部施加壓力,也無法被有效推動或排出。
此外還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急救動作不準確或「用力不足」,也可能導致效果不理想。
對于問題②,有可能與缺氧發生的窒息有關:
由于無法將果凍從氣道中排出,因此可能出現有較長時間的「缺氧」,導致腦組織會因供氧不足而受到損傷。
要知道,即便是短時間內缺氧即可導致神經細胞的損傷,而時間越長損傷也會越嚴重。窒息期間長期缺氧導致腦細胞的「不可逆」損傷就會引起智力、四肢運動和語言功能的障礙,即便是后續搶救成功,很有可能腦損傷也無法恢復。
【重要】對于問題③,大家一定要牢記
對于這次3歲兒童的氣道異物梗阻,所需采用的標準的海姆立克法步驟如下:
1.讓兒童「背對著」站立或坐在施救者面前,施救者可以視高度采取站立或跪著的姿勢在兒童身后;
2.將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兒童「肚臍和下胸骨之間」的腹部位置;
3.用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向內、「向上」擠壓腹部,目的是利用腹腔壓力推動氣體,使氣道中的異物排出;
4.每次擠壓都要快速果斷,重復多次,直到「異物排出」或「出現呼吸反應」。
還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氣道異物梗阻可能在短時間內導致嚴重缺氧,即使施救者熟練掌握海姆立克法,也「無法保證」每次急救都能成功將異物排出。因此,在對兒童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時,應「立即」撥打醫療急救熱線,從而保證專業的醫護人員能在海姆立克法失敗的情況下能夠立刻進行搶救。
最后,希望這個小朋友能夠早日康復,而且希望大家給這個孩子媽媽多一點肯定,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她一定也盡力了。
愿
=丸=
免責聲明:本文為個人興趣創作,僅為讓更多普通人對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內容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單位、機構,未接受任何形式贊助,所有配圖均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果內容有誤,大家多做自我批評(不是)。
來源: 鹵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