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化身為螞蟻一樣大小的生物,潛入“土”中,能看到什么?好家伙,映入眼簾的物質并非一團泥巴,而是一個具有不同顏色層次的土層。它由很多不同大小的顆粒組成,有砂粒、粉粒、黏粒。這些顆粒被土壤的高分子有機質或微生物分解的“膠”粘合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團聚體。大大小小的團聚體之間有很多小縫隙,它們是土壤里生物們的“街道”和“房子”。

走在“街道”上,我們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生物。

首先是微生物——細菌、真菌和放線菌。它們是土壤食物網中的分解者。

再大一些有各種各樣的線蟲,以及更大點的小蟲子,蚯蚓、螞蟻、甲殼蟲等都在這里生活。

土壤,是生物的家園。土壤中生物數量之多,超出人們的想象,研究表明,一湯匙土壤中的生物比地球上的人口還要多。

一些生物也值得特別提及,比如蚯蚓,它們是土壤社會的老大爺,喜歡遛彎幫土壤通氣,促進有機物質與土壤的混合和分解,使土壤更加肥沃。蚯蚓的糞便還是一種優質肥料,因此被稱為“土壤生態工程師”。

土壤里有大量管道,能把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營養物質輸送到植物的根部。這像城市里的管道系統,把干凈的水等資源送到每家每戶。

土壤培育植物,最終結出豐碩的果實,直接或間接地為人類和動物提供了地球上95%的食物資源。而這些食物中好不好吃、營不營養,跟土壤的健康程度關系甚大。一個健康的土壤里富含礦物質,而貧瘠的土壤里則缺乏,兩種土地長出來的水果、蔬菜或許外觀看起來一樣,但口感和營養成分可能差別很大。

不同土壤種出來的食物攝入后,會影響到我們身體某些器官的生長發育和變化情況。研究發現,肥沃土壤長出的食物不僅能減少蛀牙,還能促進器官健康。同時,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助于增強免疫力。科學家還發現,農村接觸土壤長大的孩子比城市孩子更少過敏,因為農村土壤中更豐富的微生物群,能為免疫系統提供更多的天然訓練。

土壤還是人類的一個大藥箱。能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藥物抗生素,就跟它有深厚的關系。土壤中含有各種真菌和放線菌,這些微生物中不少能分泌出具有殺死病原微生物能力的次級代謝產物。這些具有殺菌作用的物質,不少都被科學家篩選開發出來的,成為了我們醫學上使用的抗生素。

這些抗生素能殺滅和抑制侵入人體內的致病性細菌,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終能使機體痊愈,恢復健康。

可見,這個土里土氣的玩意兒是人類的寶藏。

可惜的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土壤也跟著變得沒那么“土”。土壤健康面臨侵蝕、污染、鹽漬化和酸化等威脅。森林砍伐、過度放牧、工業污染、城市化,以及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正在破壞土壤的生態平衡。

我們只有加深對土壤的認識,理解這份“土味”,才能更好地保護好土壤,讓土壤這個跟空氣和水一樣重要的生命三要素,給人們帶來持續的健康。

我們的目標是城市有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土地有土地該有的自然和凈化。

哪天我們如果聽到:這片莊稼地,它是真的土,真的好土!想必這是對土地最好的表揚。

本文為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咚咚喵科普

審核: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 陳能場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