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史詩
(倪玉根)
前言
四十六億年火與水的洗禮
終著成厚厚的一部“地層之書”
一層層的沉積
記錄著地球母親的歷史
一頁頁的翻開
讓我們重溫她的記憶
1. 冥古宙
她
生于宇宙間的塵土
長于放射素的衰變
當她的熱情熔化了鐵的時候
她就獲得了鐵的心和石頭的身
沒有水,沒有土,也沒有生命
除了裸露的巖石她一無所有
她憤怒了,她爆發了
火山頻發,巖漿成海
水汽得到了釋放
一場大雨下了足足幾百萬年
夾雜著一次次的閃電
海洋有了,大氣圈有了,氨基酸也有了
厚厚的云層,橘紅色的天空
炙熱沸騰的海洋之中
生命正在悄悄萌生
2. 太古宙
火是這個時代的圖騰
水是這個時代的霸主
火與水的交融讓地球有了真正的外衣
這是個窒息的時代
生命卻在悄悄崛起
這是個動蕩的時代
板塊運動已然發生
這是個輝煌的時代
富集的鐵礦至今仍蔭澤后人
這個時代雖然久遠
書頁都已發黃變質
但她的精神卻真真切切
永不磨滅
3. 元古宙
海神仍主宰著這個世界
但大地的勢力在不斷擴張
菌藻的崛起讓這個星球開始呼吸
陸殼的加厚讓這個星球趨于平靜
疊層石達到鼎盛
臭氧層已經形成
條帶狀鐵礦再接再厲
全球性冰期幾度相逢
雪球地球冰封了羅迪尼亞大地
埃迪卡拉動物群在海洋解凍后繁榮
寒冷
或不是為了毀滅
而是為了新生
4. 寒武紀
加里東之風開始吹動
板塊聚散主陸海浮沉
巨神海于陸間擴張
岡瓦納在南極形成
雖然這時的大陸荒涼一片
但大海的子民空前繁盛
藻類欣欣向榮
三葉蟲風頭最勁
生命是這個時代永恒的主題
澄江動物群見證了寒武爆發
布爾吉斯動物群則錦上添花
生命大爆炸揭開了古生代的巨幕
也留下了至今仍參不透的奇葩
誰來解答?
5. 奧陶紀
海神的力量在這時極度地膨脹
廣布的碳酸鹽巖就是他肆虐后的遺痕
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榮
三葉蟲依舊繁盛
鸚鵡螺靠食之為生
薩卡班巴魚是時代的新星
然而
生命的榮耀仍止步于水
大地的尊嚴還歸于造山
紀末的一場冰川
用廣泛的海退
清算了舊日海神的侵犯
超過八成的物種就此消亡
繁華與滅絕不期而遇
究竟幾多悲涼?
6. 志留紀
雖跳不出海進海退的輪回
也躲不過滄海桑田的宿命
但這個時代寫滿了地球的巨變
注定不凡
筆石雖是海洋的代表
但有頜的魚類已露出鋒芒
大海此后悄悄換了信仰
海生藻類依舊繁盛
但裸蕨類植物終于登陸成功
大地從此不再一片荒涼
最是紀末的動蕩
古大西洋因閉合而消亡
板塊因碰撞而造山
海洋被迫退縮
陸地忙于擴張
巨變
揭開了地史新的篇章
7. 泥盆紀
繼承著加里東的遺志
開始了海西的變革
大地仍在擴張
海洋更加繁榮
魚類是這個時代的代言人
蕨類植物在大地上站穩了腳根
成片的森林改寫了歷史
登陸的兩棲類顛覆了乾坤
這個時代寫滿巨變
尤指
生物由海洋向陸地的大規模進軍
這個時代充滿悲情
不堪
紀末的大滅絕在大海中唱響死亡凋零
8. 石炭紀
得名于地層中豐富的煤炭
歸功于大地上壯觀的森林
陸地在動蕩中擴張
古地理在動蕩中巨變
脊椎動物終于擺脫對水的依賴
巨型昆蟲一夜之間成名
誰人能料
三億年前的一場大火
就讓巨型昆蟲灰飛煙滅
兩棲動物也難逃浩劫
只有羊膜動物在進化中獲得新生
為未來的輝煌留下火種
9. 二疊紀
早期的低溫并不能掩蓋她內心的激情
廣泛的造山仍在續寫海西的沖動
地槽封閉并褶皺成山系
板塊運動漸拼合成一體
統一的泛古陸抑或誕生
紀末的大滅絕注定悲情
大滅絕
源于大陸的漂移和大面積的海退
終于九成海生和七成陸生的凋零
大滅絕
最徹底地摧毀了地球的生態系統
同時也讓她得到了最徹底的更新
大滅絕
無情地宣告了古生代的結束
悲壯地預示著中生代的來臨
10. 三疊紀
那時的地球
她上面只有一塊大陸叫泛大陸
只有一片大洋叫泛大洋
紅色砂巖至今仍在控訴當時的干熱
因為大沙漠是紀初大陸的別名
那段歷史
她始于大滅絕
也終于大滅絕
紀初大滅絕的結束
帶來生物的革新
爬行動物在此時崛起
哺乳動物在紀末初生
第一批被子植物或許初現
但裸子植物才是大陸真正的主人
其實
又何必爭出誰盛誰榮
紀末泛大陸的重分
招致大滅絕的來臨
回頭看
統一造就滅絕
分裂亦致消亡
原來
一切只是幻夢!
11. 侏羅紀
舊有的地縫終演變成大西洋的重生
統一的泛古陸從此開始了真正的分崩
海神用廣泛的海侵滋潤了大地
森林以裸子植物為名養育了恐龍
翼龍已然翱翔于天空
鳥類首次滑翔于森林
恐龍最終征服了世界
壯哉!
這郁郁蔥蔥的侏羅紀公園
雄哉!
這千姿百態的恐龍世界
愿天佑這片繁榮的大地
萬古長青!
愿天佑這些世界的霸主
萬世長存!
12. 白堊紀
古大陸繼續在動蕩中解體
海洋繼續在分割并侵占著大地
時代以白堊之名銘記了廣泛的海侵
恐龍用無奈的哀鳴告別了當前的極盛
是什么絕滅了這萬世的霸主?
不管是外星與地球的碰撞
還是瘋狂肆虐的火山
不管是地球溫度的跳變
還是開花植物的繁榮
終究是環境的巨變選擇了一切
別了!
曾經風光無限的世界霸主
別了!
曾經崢嶸如歌的激情歲月
13. 第三紀
新生的紀元始于大滅絕之后
哺乳動物繼恐龍成為新主
被子植物極度繁盛
裸子植物只有松柏長青
時代的氣息或溫暖怡情
地球心中的怒火卻從未停息
海底擴張串連著大洋的火線
板塊碰撞撐起了世界的脊梁
海洋中有孔蟲繁盛
大地上類人猿初生
只是
紀末的氣候漸行漸冷
初生的人猿該何去何從?
14. 第四紀
這個時代是地球最新的歷史
這個時代也是地球最近的冰期
這個時代并不安寧
大洋中脊仍在噴火
喜馬拉雅山還在隆升
這個時代也并不溫情
大冰期貫穿始終
冷暖氣候頻繁變動
但這個時代最具靈性
因為人類在此時誕生
這個時代也最具激情
因為人類創造了輝煌文明
但愿
人類的文明萬世不朽!
但愿
地球的史詩萬世傳承!
作品簡介
《地球的史詩》
將地學知識與詩歌形式結合
用詩的語言
重溫地球的演化歷史
展現地球磅礴的滄桑變化
寓地質之神奇于詩歌之美
該詩歌榮獲了
“保護地球 精彩地質”
科普作品大賽一等獎
作者:倪玉根
廣州市科協副主席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正高級工程師
本文轉自“廣州市科協”
最后修改于2024年10月17日
圖片非商業用途,可上下滑動查看完整來源:
[1]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官網
[2]廣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官網
[3]李四光.《中國地質學(擴編版)》.北京:地質出版社,1999
[4]李四光.《看看我們的地球》.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20
[5]汪品先.《深海淺說》.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
[6][美]羅伯特·黑森.《千面地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7][法]帕特里克·德韋弗.《地球之美:一部看得見的地球簡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
[8][日]土屋健.《真實大小的古生物圖鑒(古生代篇)》.日本群馬縣自然史博物館,編.鄭文瑩,譯.高源,審定.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0
[9]傅強,許漢奎.《遠古的蔥蘢——古植物王國》.周志炎,編.江蘇: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10]馮偉民,葉法丞.《遠古的密碼——解讀化石》.江蘇: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11]徐洪河.《我看見滄海桑田》.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
[12]李健良.《古生命系列(全3冊》.李健良,繪.北京:文化發展出版社,2019
[13][英] 杜格爾·狄克遜.《生命的旅程:從魚到人》.[英] 漢娜·貝利,繪.劉林德,譯.孟慶金,審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20
[14][英] 蒂姆·海恩斯,[英] 保羅·錢伯斯.《與古生物同行:BBC失落的史前世界》.賈程凱,嚴亞玲,譯.北京:中國工信出版集團,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15][英] 理查德·穆迪 杜戈爾·迪克遜 伊恩·詹金斯,[俄] 安德烈·茹拉夫列夫《地球生命的歷程》.王爍,王璐,譯.北京:中國工信出版集團,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本期內容到這里就結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實用的內容
趕緊關注我吧
來源: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