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當春天來臨,熊、松鼠、土撥鼠以及許多其他動物都會從冬眠中醒過來。長時間的不活動,似乎是一種放松,但是冬眠卻與休息大不相同。

2.實際上冬眠更像得了中風,冬眠者大腦中灰質層的氧氣流量只有正常狀態下流量的2%。

3.代謝活動和心率也驟然跌落。地松鼠的心率從平時的每分鐘心跳300次降至冬眠時的每分鐘3~4次。

4.并非冬天才有冬眠,在熱帶的馬達加斯加,長尾侏儒猴平均會倦縮在樹洞中長達7個月,以應對旱季食物和水的短缺。

5.蜥蜴、蝸牛和龜類則在溫暖氣候條件下進行休眠。

6.甚至魚類也休眠。在黑暗的南極冬季,南極鱈魚削減2/3的代謝,在海底打洞,蟄伏多日。

7.有幾種老鼠、蝙蝠和鳥類每天都會有一段時間進入壓制生理活動的狀態。紅喉蜂鳥在夜間降低代謝10倍,然后在早晨強力飛行。

8.冬眠基本上可稱為是放大的麻痹,但是麻痹并不能稱為冬眠。

9.麻痹狀態的動物可降低它們的體溫至令人震驚的極端。北極的地松鼠可降至零下2.7攝氏度。

10.為了避免凍成冰棍,地松鼠將自己血液中的結冰核沖刷掉,結冰核是一種促進結冰的蛋白質。

來源: 云南省科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