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眾所周知,食用油對我們的健康十分重要,食用油和健康到底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又該如何吃呢?本文就將揭開食用油的健康密碼。
食用油如何影響健康?
食用油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體所需約50%的脂肪來自食用油,脂肪與大腦、細胞、慢性病、膽固醇、皮膚健康都密切相關。人體必需的脂肪酸有兩種:亞油酸(一種ω-6雙不飽和脂肪酸)和α-亞麻酸(一種ω-3三不飽和脂肪酸)。這兩種脂肪酸對于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通過飲食攝入來獲取。而植物油就是很重要的獲取來源。
食用植物油中除了脂肪以外,還含有很多微量營養成分,如植物甾醇、角鯊烯、谷維素、維生素E 等。這些營養成分又被稱為油脂伴隨物,雖然在食用油中含量較低,但其對人體的健康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食用油的正確食用方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議,食用油的攝入量應控制在一個適宜的范圍內,以促進健康。具體來說,成年人每天的烹調油攝入量建議不超過25克至30克。這個建議是基于控制總能量攝入、維持健康體重以及預防慢性疾?。ㄈ缧难芗膊『头逝郑┑目紤]。
食用油脂長時間在高溫條件下其品質會發生極大的改變,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為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宜長時間高溫加熱食用油脂,最好將溫度控制在150℃以下。
食用食用油,可以根據烹調方式來選擇。比如,用于涼拌時,可以選用橄欖油、油茶籽油等油類;煎炒時,可以選擇煙點相對較高的花生油、精煉大豆油、玉米油、橄欖油等油脂,將油燒到七分熱(橄欖油五分熱)還沒有冒煙時進行烹調;在需要進行大量食品的煎炸時,可以考慮棕櫚油等油脂。要注意避免長期使用單一種類和品牌的食用油。
此外,烹調時煎炸用的油不宜多次使用,因為油反復高溫加熱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每次使用完食用油,一定要及時把瓶蓋蓋緊,用過的油也不要倒入新油中。當發現油的體態變渾濁、色澤異常、有嚴重哈喇味時,為了安全健康,請不要食用。
食用油的保存有講究
食用油的包裝材料不能使用普通塑料,因為普通塑料中的增塑劑能逐漸溶解于油脂中,而光、氧氣、金屬離子、水分等因素均能加速油脂的酸敗氧化,最適合貯存容器可以是深色玻璃或不銹鋼材料,市場上的包裝材料大多數是用PET材質的塑料瓶。
食用油應該避免強光、高溫、潮濕,可選擇陰涼、干燥、無日光直射的地方。新鮮的油具有良好的營養作用,時間長了會發生氧化酸敗,產生致癌物質,光、熱、水可以加速油的酸敗變質,因此,食用油與其他食品一樣,也有保質期,食用過期的食用油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開瓶以后最好4個月內吃完,特別是夏季。所以在實際生活中不能圖方便買大桶油,最好選擇小瓶裝的油。
總之,要想合理利用食用油,吃出健康,不僅要選擇脂肪酸比例合適的食用油,而且還要嚴格控制好油用量和油溫,防水、避光、低溫保存,不吃酸敗變質的食用油。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