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數億人正面臨著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健康挑戰。高血壓不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也是導致中風、心肌梗死和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對這一“無聲的殺手”,提高對高血壓的認識和防控能力,是全民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旨在展開深入探討,旨在為大眾提供實用的健康指導。
一、高血壓及其類型
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類型,占所有高血壓病例的90%~95%。其病因復雜,通常與遺傳、環境因素交織在一起。
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較少見,占高血壓患者的5%~10%,其與具體的疾病或藥物有關,如腎臟病、內分泌紊亂或某些藥物的使用。
二、高血壓的病因及風險因素
遺傳因素:遺傳基因在高血壓中的作用相當顯著,這意味著若直系親屬中有高血壓患者,個人患病風險增加。基因的多態性和遺傳異質性可能導致血壓的差異性表現。
生活方式:高鹽飲食被認為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過量攝入鈉會導致體內水鈉潴留,增加心臟負荷。長期缺乏身體活動可導致體重增加和心肌肥厚,從而影響血壓調節。吸煙和飲酒,尼古丁和酒精對血管具有收縮作用,增加心臟的工作負擔。
年齡與性別: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彈性降低,易導致血壓升高。一般而言,中年男性高血壓風險高于女性,但絕經后的女性風險亦顯著增加。
體重和肥胖:肥胖加重了心血管負擔,導致胰島素抵抗性上升;而胰島素水平升高又促進鈉的再吸收,進而升高血壓。
三、識別高血壓的危險信號
盡管高血壓被稱為“無聲殺手”,仍然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信號進行識別:
頭痛和頭暈:特別是在清晨出現的持續性頭痛,往往伴隨有眩暈感,是血壓異常的重要提示。
胸悶和心悸:這些可能是高血壓對心臟的壓力增加導致的,再加上心率的異常變化,應引起足夠重視。
視覺模糊:視覺模糊或短暫失明,可能歸因于視網膜的病變,這是高血壓對小血管的影響。
其他身體信號:如耳鳴、鼻衄、夜尿增多等癥狀,也可能與持續的高血壓有關。
四、處理高血壓的策略
1.生活方式的改善。
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高血壓的預防和管理非常有效,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手段。
飲食調整:低鹽飲食。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增加鉀的攝入。鉀有助于降低鈉的影響,多食用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均衡飲食。富含纖維素的全谷物、蔬菜、水果和瘦肉能有效控制體重和血壓。
運動習慣:規律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和騎行等,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改善不良嗜好:戒煙和控制飲酒是降低血壓和心血管風險的關鍵。
2.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高血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用于高血壓程度較重或生活方式調整效果不佳的患者。常用的降壓藥類別包括——利尿劑:幫助排除體內過多的鈉和水,降低血容量。β-受體阻滯劑:通過降低心率來減輕心臟負擔。鈣通道阻滯劑:降低心臟和血管的收縮度。ACEI抑制劑:抑制血管收縮激素的生成。藥物選擇要由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條件進行調整組合。堅持按時服藥,并定期監測血壓和健康狀況。
3.壓力管理。
心理因素同樣影響血壓水平。通過放松訓練、冥想、瑜伽及心理咨詢等手段,可以有效緩解壓力,提高生活質量。
五、常見誤區
“沒有癥狀就不用擔心”:高血壓患者常常無明顯癥狀,但這并不意味著身體不受損。忽視血壓問題可能會導致嚴重并發癥,重在預防和定期監測。
“血壓正常后可以停藥”:降壓藥物幫助維持一個穩定的血壓水平,但高血壓通常是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停藥可能導致血壓反彈。任何藥物調整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高血壓只能靠藥物治愈”:生活方式的干預在高血壓管理中非常重要。合理的飲食、運動及心理調節能顯著改善血壓,減少藥物的依賴。
高血壓是一個可控但需警惕的健康隱患。通過準確識別危險信號,采取科學的生活方式調整和適當的藥物治療,可以大幅降低血壓相關疾病的風險。全民健康教育和預防措施尤顯重要,希望本文的深入分析能夠增強對高血壓的認知,推動科學預防和有效管理,保障生命健康。牢記定期體檢和尋求專業醫療咨詢,是維護健康的不二法門。
作者 | 南寧市青秀區通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譚金麗
來源: 譚金麗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