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生活中的小困擾
小王最近接手了一個重要項目,天天加班到半夜。這天早晨刷牙時,他發現漱口水里帶著絲絲血跡。更讓他擔心的是,上廁所時也發現了一些血跡。作為一個平時不怎么生病的年輕人,他慌了:難道是得了什么大病?
其實,小王的經歷并不少見。根據調查,超過60%的職場人士都經歷過類似的情況。這種現象背后,隱藏著我們身體的一個精妙機制。
一."雙端出血"的真相:身體的求救信號!
1.為什么偏偏是這兩個地方?
想象一下,如果你用保鮮膜包裹著一個充滿水的氣球,這層保鮮膜就像我們的粘膜組織。當氣球(也就是我們的血管)承受壓力的時候,最容易在哪里破損?沒錯,就是最薄弱的地方。
因為在我們的身體里:
牙齦就像是"哨兵",布滿了密集的毛細血管網絡,僅一層薄薄的粘膜保護。
腸道則像是"守門員",同樣擁有豐富的血管分布,也僅有一層上皮細胞。這些細胞上還有著吸收營養物質的小腸絨毛。
當壓力來襲,這兩個"前哨站"最先報警。
2.壓力如何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想象我們正在專心致志的干事時,突然聽到噼里啪啦的鞭炮聲:
此時
第一反應:比如渾身緊張(交感神經興奮)
血管的反應:就像被嚇到時手腳發涼(血管收縮)
免疫的反應:警衛部隊(免疫細胞)則全體戒備
激素的風暴:壓力激素好像洪水般涌出
這一系列反應會使得:
血管突然變得又脆又緊張(就像繃得太緊的橡皮筋)
粘膜的防護變薄(就像雨天的紙房子)
微小傷口的愈合變慢(修復工人暫時罷工了)
3."忽然出現又消失"的秘密
為什么癥狀這么"善變"?來的快消得也快?
如同一場天氣預報:
第一天:壓力來襲,身體拉響警報(出血了)
第二天:啟動應急修復機制(癥狀改善了)
第三天:如果壓力持續,警報則再次響起(又來了)
第四天:身體適應或壓力減輕,癥狀消失(癥狀又沒有了)
第五天: 。。。。。。。
就像專心做事后的干擾適應,第一次聽到爆竹聲會被嚇了一跳,而慢慢就適應了。
二.如何應對的指南
1. 壓力信號的自我識別
體檢自己的"壓力指數":
最近是否經常熬夜加班?
是否總覺得心事重重?
胃口是否變差?
是否容易心煩意亂?
2. 日常護理的小貼士
A.飲食調整
多吃一些富含抗氧化成分、歐米伽3脂肪酸的容易消化食物
B.運動建議
沒有必要非要去健身房:
午休時在辦公室原地慢跑個5分鐘
下班后沿著公園散步30分鐘
周末和朋友打場不那么累的羽毛球
C.睡眠改善
專屬"睡眠儀式"可以有:
比如
晚上10點后的遠離手機
喝杯溫熱的蜂蜜牛奶
做10分鐘深呼吸等等
D.心理調適的妙招
工作間隙之余的看看窗外
聽一首喜歡的歌
給植物澆澆水
和同事聊個笑話等等
E.需要就醫的情況建議
當出現以下情況,則建議及時就醫:
出血持續一周以上
伴有劇烈腹痛
大量出血
反復發作且越來越頻繁
最后,來個比喻:
壓力與身體的對話
想象你的身體是一座繁忙的城市:
大腦是市政廳(如同決策中心一樣)
神經系統則是通訊網絡(進行壓力下腸腦口皮軸等的信息交換)
血管是交通系統(進行使命必達的物質運送)
免疫細胞是警察和消防員(解決問題,雖會遲到但從不缺席)
當城市(身體)承受壓力時,可能會出現一些交通堵塞(血管問題)或治安隱患(比如出血或免疫力的下降),這時警察和消防員就出動了。。
結語
這些癥狀似乎是身體給我們的一些溫馨提醒,而不是疾病的信號。適當的壓力和休息的平衡,就像城市中的日夜交替,也是生命運轉中的自然規律。
參考文獻:
1.Celik D, Kantarci A. Vascular Changes and Hypoxia in Periodontal Disease as a Link to Systemic Complications. Pathogens. 2021 Oct 5;10(10):1280. doi: 10.3390/pathogens10101280. PMID: 34684229; PMCID: PMC8541389.
2.Loh, JS, Mak, WQ, Tan, LKS等人。微生物-腸-腦軸及其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治療應用。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9,37 (2024)。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4-01743-1
3.Liu YZ, Wang YX, Jiang CL. Inflammation: The Common Pathway of Stress-Related Diseases. Front Hum Neurosci. 2017 Jun 20;11:316. doi: 10.3389/fnhum.2017.00316. PMID: 28676747; PMCID: PMC5476783.
溫馨提示:本科普內容僅供參考,如有健康問題我們仍應及時就醫!
來源: 紫龍科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