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边@句老話反映了人們對遺傳的普遍看法,認為孩子的特點、能力甚至命運,往往都和父母息息相關。我們在生活中確實不難看到父母和子女在性格、長相等方面的相似之處。然而,這種遺傳性影響究竟有多大?尤其是在智力方面,聰明的父母是不是更容易生出聰明的孩子呢?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聊聊,智力到底有多少能遺傳給下一代。
雙胞胎研究的啟示
要弄清遺傳對智力的影響,科學家們設計了許多巧妙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雙胞胎研究”。雙胞胎,尤其是同卵雙胞胎,擁有幾乎一模一樣的基因,因此被稱為“遺傳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在同卵雙胞胎中,如果兩人從小分開撫養,所處的家庭、教育環境、社會經濟地位都有可能截然不同,而這種情況正好為研究“遺傳”和“環境”的相對影響提供了條件。
心理學家在許多收養機構中找到了這樣的雙胞胎,觀察這些孩子在完全不同環境中成長后會出現哪些差異。結果顯示,雖然雙胞胎成長環境不同,但在智商上的相似度卻達到0.7以上,這是一種非常高的相關性,遠高于普通兄弟姐妹甚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智商相關度。換句話說,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智力的遺傳成分在雙胞胎中非常顯著。而非親生的兄弟姐妹,即使在相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其智商相似度依然較低,進一步印證了遺傳在智力上的作用。
智力有多少能遺傳?
雖然雙胞胎研究中智商的高相關性支持了遺傳的影響,但相關性并不等于確定性。根據大量雙胞胎和家族研究,心理學家認為遺傳在智力中的作用大約在50%至70%之間,也就是說,基因在決定智力水平上有著顯著但非絕對的影響。這種50%至70%的比例,說明智力不完全是“天生”的,后天的教育、經歷和社會環境在個體智力發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趣的是,遺傳對智力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強。幼年時,兒童的智力主要受家庭教育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但隨著成長和獨立性的增強,遺傳因素逐漸“展現威力”。換句話說,智力的發展并不是在出生時被固定,而是一個動態過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不斷調節著智力的發展。
家長才是最重要的引路人
雖然基因的影響不可忽視,但環境因素在智力發展中的作用同樣至關重要。研究表明,良好的教育、豐富的經歷和充滿愛的家庭支持能夠有效提升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智力水平。例如,孩子的大腦在幼年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刺激、家庭的閱讀氛圍、父母的情感支持,都會促進大腦中的神經連接,從而提升智力表現。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家庭即使基因遺傳并不出色,卻能通過有意識的教育培養出高智商的孩子。
所以,家長們應該用更科學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成長,而不是一味地擔心“基因決定一切”。心理學家指出,家長的角色在于幫助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發展,而不是給孩子套上“智力遺傳”的枷鎖。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積極的引導和寬容的成長空間,這些才是真正有益于孩子發展的“環境因素”。
尤其是對家長來說,創造溫暖的家庭氛圍、鼓勵孩子面對挑戰、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這些比“天生聰明”更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智力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情緒管理、面對挫折的韌性等更是未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這樣,孩子無論在先天遺傳上有何長短,都可以在環境的支持下得到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Bouchard Jr T J, McGue M. Familial studies ofintelligence: A review[J]. Science, 1981, 212(4498): 1055-1059.
[2] Burchinal, M. R., Peisner-Feinberg, E., Bryant, D. M., & Clifford, R. (2000). Children's social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child-care quality: Testing for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s related to poverty, gender, or ethnicity.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4(3), 149-165.
作者: ACC心理科普
審核:楊小洋 四川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