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19個世界卒中日:走進卒中的世界
2024年10月29日,是第19個世界卒中日。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因其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高經濟負擔,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
想象一下,我們正享受著午后的陽光,突然之間,一位朋友或家人出現了口角歪斜、言語不清、一側肢體無力等癥狀,這可能就是卒中的預警信號。
卒中主要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種,前者是由于血栓或動脈狹窄導致血液無法流入大腦,后者則是腦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溢出壓迫或損傷腦細胞。
卒中的發生往往猝不及防,但它的危害卻深遠持久。在我國,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發或復發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卒中離世。
幸存者中,約75%留下后遺癥,40%重度殘疾,病患家庭因此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身心痛苦。
更令人擔憂的是,卒中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平均發病年齡僅為65歲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的75歲左右。
如何識別卒中的早期癥狀
這里有兩個簡單易記的口訣:“中風120”和“BE FAST”。“中風120”中的“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2”代表檢查兩只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0”代表聆聽講話是否清晰。
而“BE FAST”則分別代表平衡能力喪失、突發視力變化、面部不對稱、手臂無力或麻木、言語不清,以及時間緊迫,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大腦細胞是不可再生的,一旦發生卒中,每分鐘大約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
因此,發病后盡快撥打“120”,爭取在發病4.5小時內接受溶栓治療,或在6小時內進行血管內治療,是挽救生命、減少殘疾的關鍵。
除了及時救治,預防卒中同樣重要。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房顫、吸煙、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等都是卒中的危險因素。
通過養成適量運動、合理膳食、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進行卒中危險因素篩查,我們可以有效降低卒中的發生風險。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關注卒中,提高早期識別的意識與技能,了解卒中的預防、急救和康復知識。
記住,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讓我們攜手努力,為戰勝卒中貢獻一份力量。
來源: 內容綜合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