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一針疫苗或許是你抵御疾病的關鍵,而青蒿素的發現,則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這些醫學突破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科學奧秘?在接下來的《科學萬象》中,我們將帶領大家回顧這些改變人類命運的醫學發明,探索科學如何驅散疾病的陰霾,守護我們的健康未來。

1.第一支疫苗

疫苗是指用各類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預防接種的生物制品。它的發現是人類發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1796年英國醫生詹納將正在出牛痘的女孩皮膚上的水泡中的液體,接種到一個8歲健康男孩身上,堪稱醫學史上最為冒險的一次實驗,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卻由此誕生,詹納也被后人譽為“免疫學之父”。

其實,通俗的語言來講,疫苗的原理就是:人類把病毒處理一下,去掉毒性,等它對人體沒有威脅的時候,把它種進體內,讓免疫細胞認識一下這是病毒,并且練習一下怎么對付它。這樣,真的病毒來侵襲人體的時候,就會很快被早就認識并了解它的免疫細胞消滅掉。而這種沒有毒性種進人體內的病毒,就是疫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繁衍生息的歷史就是人類不斷同疾病和自然災害斗爭的歷史,控制傳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預防,而接種疫苗被認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不斷的研究病毒、研制疫苗就成了人類畢生的事業。

那么你知道,疫苗是怎樣研發制作的嗎?你是不是也想親手制作一支疫苗呢?在山東省科技館就有這樣一個展項,(讀展品上標的使用方法),這樣你就可以自己動手,體驗一下疫苗是怎樣制作的了。

不過,別看這個展項操作簡單,似乎人人都可以動手制作疫苗,其實,疫苗研制是一門集微生物學、免疫學、流行病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近年來,隨著新的生物學技術的建立、改進和完善,極大地推動了疫苗研制開發及其相應基礎研究的發展,并由此產生了許多新的理論、概念以及新的技術。

2.青蒿素的發現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因為疫苗的出現,讓疾病已經不再是令人恐懼的事情。但仍然有很多疾病,例如瘧疾,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是人類可怕的敵人。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這一古老而頑固疾病的抗擊,而抵御疾病、挽救生命也就成了醫學與生命科學最崇高的使命。

科技館青蒿素節點

近200年來,隨著流行病學的進步,大部分致命傳染病已被消滅,但瘧疾仍是橫亙在人類生命健康面前的一道可怕鴻溝。那么什么是瘧疾呢?瘧疾這種疾病是怎樣傳播的?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造成的,通過以按蚊為主要媒介傳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蟲傳染病。瘧疾在我國古代也稱為瘴氣,是以周期性冷熱發作為最主要特征,脾腫大、貧血以及腦、肝、腎、心、腸、胃等受損引起的各種綜合征。每年患有瘧疾的患者在3到5億之間,因患瘧疾而死亡的人數在1百萬到3百萬之間。

面對瘧疾的可怕威脅,人類一直在尋找對抗瘧疾的辦法。19世紀,法國化學家從金雞納樹中分離奎寧。此后,奎寧的替代物氯喹一度成為抗擊瘧疾的特效藥。上世紀60年代,瘧原蟲對奎寧類藥物產生抗藥性,使得全世界2億多瘧疾患者面臨無藥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劇上升。直到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發現的全新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的出現,為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新藥。

青蒿素目前仍然是人類治愈瘧疾的唯一選擇。它的發現,改寫了只有含氮雜環化合物的抗瘧歷史,標志著人類抗瘧歷史步入新紀元。半個世紀后的今天,我國實現了“無瘧中國”,并在2021年通過了世衛組織的消除瘧疾認證。

疫苗以及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是一項耗費巨資,歷時多年的“奢侈”工程。但如果一種它可以換來人類發病的顯著減少,那么,它就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可以想見,未來,生命科學仍將繼續迎來理念的更迭、技術的革新,這些都將讓我們站在更高的層面審視疾病、衰老、健康、長壽,也許,今天令我們束手無策的疾患在不遠的將來會變得得心應手,人類壽命也將大大延長,這并非遙不可及。

來源: 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