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2024中國老年健康知識大賽”學健康知識的科普效果,主辦方向各醫院征集了各類適合老年人學習的健康科普文章,我們將通過“健康講堂”欄目陸續分享。今天重慶市中醫院腫瘤血液病科侯妍利老師帶來「“抽了骨髓要變傻?” —帶您一起正確認識骨髓穿刺術」,歡迎老年朋友們學習。大家對這個場景熟悉嗎?

在臨床工作中,每當醫生對患者提起需要做骨髓穿刺術時,大多數患者的態度都是這樣。其實,骨穿并沒有大家所想的那樣恐怖,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什么是骨髓穿刺術吧!

什么是骨髓穿刺術?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簡稱骨穿,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臨床上骨髓液常用于血細胞形態學檢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細胞培養、細胞遺傳學分析及病原生物學檢查等,以協助臨床診斷、觀察療效和判斷預后等。簡而言之,抽點骨髓液進行檢查。

為什么要做骨穿?

1.了解骨髓造血細胞的增生情況;2.造血細胞形態有無改變;3.骨髓中有沒有除骨髓以外的其他異常組織,如來源于其他組織器官的細胞和病原體。

哪些情況下需要做骨穿?

各種原因所致的貧血和各類型的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骨髓纖維化、惡性組織細胞病、轉移性腫瘤等;2. 某些寄生蟲病,如瘧疾、黑熱病等可檢測寄生蟲;3. 長期發熱,肝、脾、淋巴結腫大,診斷不清楚;4. 血液類疾病的治療隨訪。

骨穿的部位有哪些?1. 骼后上棘穿刺點:兩側骶椎兩側、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定位點就是我們常說的“腰窩”;2. 髂前上棘穿刺點:兩側骼前上棘后1-2cm處,定位點就是我們骨盆兩側“最高點”;以上兩個部位是最常穿刺的點,操作方便,危險性極小。3. 胸骨穿刺點:胸骨柄、胸骨體相當于第 1、2 肋間隙的部位。定位點就是我們常說的“胸口”;此處胸骨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有一定風險。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豐富,當其他部位穿刺失敗時,仍需要進行胸骨穿刺。4. 腰椎棘突穿刺點: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臨床上很少在該處操作;

骨穿有哪些禁忌癥?

嚴格來說,骨穿沒有絕對的禁忌癥,以下是相對禁忌癥:

1. 凝血功能障礙:

①嚴重出血的血友病禁做骨穿。

②有出血傾向或凝血時間明顯延長者不宜做骨髓穿刺,但為明確診斷疾病也可做,穿刺后需要適當延長局部壓迫止血時間。

2. 晚期妊娠的婦女慎做骨髓穿刺。

3. 小兒及不配合的患者不宜做胸骨穿刺。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對骨穿有一定了解了,那接下來就來回答前面提出的疑問吧!

1. 骨穿會不會很痛?骨髓抽走了會不會“變傻”?

骨穿是一項有創檢查,有一些輕度的疼痛、酸脹感,就如“靜脈采血”一樣,大部分人都可以耐受,操作過程中,醫生會給予利多卡因等麻醉藥物進行局部麻醉,減輕不適感,完全不必太恐懼;局部脹痛不適3-4天可逐漸消失。大部分人把骨穿和腰穿混淆,骨穿抽的是極少量骨髓液,不是腦脊液,不會對大腦可能產生影響,同時根本不會造成重要臟器的損傷。2. 做完骨穿是否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傷害?“元氣大傷”?

骨穿作為血液科常規檢查之一,和“靜脈采血”一樣,對人體的傷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人體內,骨髓是最大的造血工廠,不同類型的造血干細胞和祖細胞在這里分化,源源不斷地為人體提供各種血細胞。一般情況下根據患者需要檢測的項目,來決定抽取的數量,一般骨穿抽取0.1-2ml骨髓液,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同時所謂“元氣大傷”也是將中醫中的“髓”與“骨髓”進行混淆而導致,故不必擔心。

3. 做骨穿是否對導致癱瘓,特別是骨質疏松的病人?

骨髓穿刺多選擇皮下脂肪少、平坦的部位,沒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經,不會造成癱瘓,更不會造成雙下肢疼痛;骨穿后即可正常行走,若術中出血稍多的患者建議按壓止血休息10分鐘左右再起床活動。

骨穿部位選擇的是骨盆,對于骨質疏松的患者不會造成骨折等并發癥發生。

4. 為什么需要反復多次進行骨穿?

反復多次進行骨穿分為以下幾種原因:

①在進行初次診斷時,為了保證準確性,避免各種因素的干擾,會進行兩次骨穿檢查。

②對于診斷結果較疑難的病例,會再次骨穿,獲得更多標本進一步檢查去明確診斷。

③部分疾病導致骨髓液稀少難以抽出,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多部位骨穿觀察骨髓造血情況。

④對于部分血液疾病,如白血病,骨穿次數會更多,在診斷、治療過程中評估、治療后復查等多個階段均需要定期做骨髓穿刺。

5. 骨穿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要保持穿刺點清潔干燥,3日內禁止沾水,以避免繼發性感染,局部傷口約1周自愈。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滲液,發現有滲血、滲液及時通知醫務人員,更換敷料。

通過以上環節,相信大家對于骨髓穿刺術有更深刻的了解,希望大家不必恐慌骨髓穿刺檢查,積極配合醫生完成檢查,早日明確診斷,指導有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作者:侯妍利圖片:千圖網作者簡介


侯妍利,醫學碩士,主治醫師,重慶市中醫院腫瘤血液病科,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腫瘤專業,重慶市中醫院第四批青年拔尖人才,長期從事血液病的診斷和治療。

社會兼職:中華中醫藥學會血液分會 青年委員,重慶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重慶市醫學會血液學分會 白血病組組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臨床抗感染藥物評價與管理分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院級課題項目6項,發表SCI、CSCD共7篇,參編專著2部,實用新型發明專利6項。

來源: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