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10月30日04時27分發射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
前不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測發部門聯合各單位圓滿完成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待發段航天員救助演練,為后續任務實施提供全面可靠支撐。
航天救助隊隊員們正在進行救助演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測發部門供圖
據了解,航天救助隊是一支特殊的隊伍,主要負責待發段航天員的安全撤離工作,針對可能出現的火箭、飛船發生燃料泄漏等各類突發情況,使航天救助隊成員熟悉逃逸滑道等撤離路線和任務程序。
說它特殊,是因為電視機屏幕上看不見他們的身影,但他們卻始終堅守著航天員生命安全的“底線”。從神舟五號至今,該部門航天救助隊已歷經十余次神舟系列的發射任務,卻一次都沒上過場。
“正所謂備而不用,作為航天救助隊,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就是打勝仗,只要存在0.01%的危險,我們就必須做到100%的準備?!焙教炀戎犃辖榻B說,“沒有捷徑可走,只能不停地訓練。”早在正式演練前,他就帶領本專業的骨干,進行了系統訓練。
科技人員正在記錄訓練用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測發部門供圖
“平臺合攏到位!”發射塔架的第三組回轉平臺全部合攏,具備出艙條件。在模擬救助任務中,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平臺專業在其中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前期,我們專業扎實組織了多次操作訓練,應急處置訓練及系統演練,確保定崗人員任務流程明確,操作技能精湛,設施設備性能可靠。我們為任務的安全保障做好了充分準備!”平臺指揮高飛對任務的圓滿成功充滿必勝信心。
“我們作為一支備而不用的緊急救助隊,由于沒有真實參加過救援,只能靠不斷地模擬訓練、演練來推演救助中可能出現的不足,多年來不斷地更新和完善方案預案,達到一旦上場,就可以圓滿地完成緊急撤離任務的目標?!眳⒓恿?次救助任務的張致旭介紹,此次救助任務對緊急撤離流程進行了優化,對撤離通道進行了改造升級,使撤離工作更加安全快捷。
反常的局面、反轉的變化、反復的模擬,在一場場精心組織的推演演練,為每一次騰飛加上一道零風險的保障鎖;一輪輪深入細致的復盤排查,為每一次騰飛擰上一顆零失誤的保險栓;一次次持續推進的強化升級,為每一次騰飛拉上一條零差錯的保護線。
在航天救助隊這支隊伍里,有一個如同“定海神針”的身影,他便是處在隊尾的救助隊接應員石創峰,他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在逃逸滑道出口處接應撤離人員。同時,還要在撤離時負責關閉防爆門和密封門。這讓他成為隊伍中最后一個撤離的人員,是他,把住了最后一道防線的關口。
“我們做了很多預案和準備,進行了很多的訓練,職責就是在航天員需要的時候提供最安全、最完備、最快速的救援,但是我們并不希望對航天員進行真正的救援,他們安全上天、安全回家才是我們任務最大的意義?!笔瘎摲逭f道。
在載人航天發射場,我們經常能看到身著印有“航天救助隊”字樣的酷酷的藍色工作服,他們來回穿梭在技術區與發射區之間。他們以“時刻準備著”的精神狀態,默默托舉著每一發火箭的騰飛,這一次,他們依舊堅守崗位,時刻待命,用自己的方式書寫屬于他們的航天故事。
來源: 潮新聞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