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總蛋白(TP,正常參考值 63 ~ 85 g/L),可分為白蛋白(ALB,正常參考值 40 ~ 55 g/L)和球蛋白(GLB,正常參考值 20 ~ 40 g/L)兩類,在機體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ALB 是人體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維持機體營養與滲透壓。

(1) TP增高:各種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濃縮、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等;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和某些慢性感染等。

(2) TP降低:各種營養不良及消耗增加、蛋白合成障礙等疾??;惡性腫瘤、重癥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腎病綜合征、慢性胃腸道疾病;肝細胞病變,肝功能受損等。

2. 前白蛋白(PAB)

PAB主要有肝細胞合成,其半衰期僅1.9天,成年人PAB正常值在280 ~ 360 mg/L間,約占全部血清白蛋白的0.4%。

肝臟疾病時血清PAB的變化較ALB的變化更為敏感,有報道表明,在病毒性肝炎中,有30%患者ALB正常而PAB降低,多數患者血清PAB下降超過50%,且在肝細胞損傷嚴重的病例PAB始終處于低值。

3. 膽堿酯酶(CHE)

CHE(正常參考值5120 ~ 11550)是肝臟合成蛋白質功能標志物之一,病毒性肝病患者肝細胞變性壞死越嚴重,合成的CHE越少,CHE活力下降越明顯。

有研究顯示,各肝病組患者血清CHE活力下降明顯隨著肝組織損傷和纖維化程度的加重,CHE的合成越來越少。也就是說,血清CHE活力能較好地反映肝臟的合成功能。

4. 凝血酶原時間(PT)

PT(正常值11 ~ 13 s)可反映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當肝細胞廣泛受損時,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導致PT延長,超過3 s以上為異常;超過4 ~ 6 s時,表明嚴重的肝損傷且預后極差。在反應肝功能急性損傷方面,PT優于ALB。

來源: 根據指南共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