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醫生,上海三甲醫院神經內科大夫,忙碌的醫院中總可以看見他輕快且堅定的腳步,精力充沛、酷愛跑步是身邊朋友對他“特有印象”,運動究竟有何魅力可以讓趙醫生堅持10余載?
運動和卒中又有何聯系呢?趙醫生給我們分享了他的“秘籍”。
今天是第19個世界卒中日2024年主題為
“體醫融合,戰勝卒中”
卒中又名“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也稱腦梗死,是指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出血性卒中,是指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
兩類卒中均會造成腦組織損傷,進而導致殘疾甚至生命危險,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也是我國當前第一位致殘病因。
手持續命咖啡,一動不動地端坐在工位上,“習慣性”加班至深夜,選擇高熱量、高鹽、高脂肪的快餐奶茶,好不容易的休息日趕緊宅家躺平刷手機,體能活動時間被擠占,不重視定期體檢,是大多青中年人的生活方式,自覺卒中是老年人的“專利”,殊不知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正在悄悄靠近。
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21》顯示,2019 年我國農村居民卒中粗死亡率為158.63/10萬,城市居民卒中粗死亡率為129.41/10萬。
卒中現已成為我國農村居民位居第 2 位(占所有死亡病因構成比22.94%)、城市居民第 3位(占所有死亡病因構成比20.61%)的死亡病因。
腦卒中的發病人群正趨于年輕化,既往數據顯示,35歲以下人群發生中風的人數占總數的9.77%,45歲以下人群已超過10%,也就是說每10個腦卒中患者中就有1個年輕人。
體育鍛煉作為預防卒中的一劑“良藥”,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風險。建議成年人運動頻率為每周進行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 75 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
趙醫生根據《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3)》推薦不同人群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健康成年人
優先選擇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操、球類運動等,這些運動能夠提升心肺功能。
配合抗阻訓練:如俯臥撐、引體向上、舉啞鈴等,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加入柔韌性訓練:如拉伸運動、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體柔韌性和靈活性。
老年人
以安全為前提:選擇風險較低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廣場舞和慢速游泳等,避免高強度或可能引發跌倒的運動。循序漸進:從少量運動開始,逐步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以適應身體狀況的變化。
重視力量訓練: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加快。適當的輕度力量訓練(如彈力帶訓練、輕重量啞鈴等)能夠幫助維持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預防跌倒。
**重要提示:**無論選擇哪種運動方式,都應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過度運動引發損傷。運動前應做好熱身,運動后進行拉伸,幫助放松肌肉。
如果患有慢性疾病或存在其他健康問題,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制定運動計劃。讓我們跟上趙醫生的步伐,一起行動起來,關注卒中,科學運動,戰勝卒中。
來源:上海卒中學會
本期編輯:鄭延飛
審校:孫富康、李冠妍
來源: 上海卒中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