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奶制品專柜

種類多到讓人眼花繚亂,無從下手

鮮牛奶、調制乳、脫脂奶等等

不知道怎么選

有時一不小心

還會買到“假牛奶”

今天科博士教你

如何區分和選購適合你的牛奶

常見的牛奶有4種,分別為常溫奶、鮮牛奶、酸乳和調制乳。

(1)鮮牛奶:原料為牛(羊)乳,經過巴氏殺菌處理,保質期短,需冷藏,價格比常溫奶高。

(2)常溫奶:又稱滅菌乳。原料為牛(羊)乳,經過超高溫滅菌,在常溫下可以儲存較久。

(3)酸乳:以生牛(羊)乳或乳粉為原料,滅菌后加入益生菌發酵而成。

(4)調制乳:生牛(羊)乳或復原乳含量80%以上,會添加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等其他原料,常見的調制乳有巧克力奶、花生牛奶等


所謂的“假”牛奶,是從營養成分占比的角度而言,它們不具備純牛奶應有的營養水平。

比如含乳飲料,產品名字帶有"牛奶",但本質是飲料,主要原料是水,并非牛奶。它們的蛋白質含量遠低于純牛奶,每100克蛋白質含量可能在1-2克左右,如草莓味牛奶、巧克力味牛奶等。

不是說這些含乳飲料不能喝,只是喝兩瓶的營養價值不如純牛奶一瓶來得要好,如果你只是把它當成飲料喝,也是一個不錯的產品。

還有一種就是調制乳,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調制乳》(GB 25191-2010)的規定,調制乳是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復原乳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制作的,常見的如xx高鈣奶、xx低脂高鈣牛奶、xx無乳糖牛奶等

總的來說,調制乳也可以用來補充蛋白質,且有豐富的口感,但大部分會含糖,建議嘗鮮和偶爾喝。在超市看到帶有“谷物”字樣的早餐奶,或許本質也是含乳飲料,也有部分是調制乳,具體還需看營養成分表。

一般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至少在2.8g左右,這類“假”牛奶的營養成分表中,蛋白質含量比普通牛奶少。所以,真牛奶的配料表第一位一定是牛乳或復原乳。

但很多人誤會復原乳(復原奶)也是“假”牛奶,其實,它只是制作工藝不同的牛奶,是把牛奶先做成奶粉(便于運輸等),再加水沖兌還原,并非“假”牛奶。在加工過程中會經過高溫滅菌,沖兌后還要經過一次高溫,雖然會導致很小部分營養素損失(可忽略不計),但它仍然是一種乳制品,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

在國際上,復原乳是一種被普遍使用的乳制品原料,在奶源不足地區被當作奶源調劑。

(1)看名字

從名字可以做第一道判斷,看名字標有“飲品、飲料”字樣的產品,通常屬于含乳飲料,而非真正的牛奶,而真牛奶包裝上有明顯的“巴氏滅菌乳、鮮牛奶”字樣。

(2)留意配料表

配料表是以水開場的幾乎都是飲料,而真牛奶配料表的第一個原料是生牛乳或復原乳,且配料表越短越好,上述提到的如調制乳,后面還會跟著不少營養強化劑、食用香精等物質,雖然口感較好,但不能補充優質的營養。

(3)看滅菌方式

滅菌溫度低,能更好地保留活性蛋白、可溶性鈣、維生素等,喝起來更接近鮮牛奶的營養和風味。

一般蛋白質含量越高,牛奶的品質越好。按照我國對牛奶制品的要求,每100毫升純牛奶中,蛋白質的含量不可以低于2.8g。所以蛋白質含量在3.0g以上的,也是好牛奶。

真“假”牛奶僅從營養成分進行總結,不代表質量問題,可根據個人喜好、口感、飲用習慣進行選擇。

(1)儲存方式

不要曬太陽:牛奶中含有維生素B和C,一曬太陽它們就會很快消失。有數據表明,即使是微弱的陽光照射超6小時,也會使其維生素B減少一半;同時陽光還會導致乳糖酵化,牛奶變質,買回來后要擺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

不要冰凍(急凍):鮮牛奶冰凍后,其中的脂肪、蛋白質分離,乳酪素呈粉狀凝結,味道也明顯變薄,營養成分不易被吸收。當然,巴氏殺菌牛奶要放冰箱冷鮮存放,且要盡快喝完。

(2)健康飲用方式

不要高溫蒸煮:牛奶中的蛋白質在受熱較長的情況下會由溶膠狀態轉變成凝膠狀態,出現沉淀物,營養價值直線下降。

不要空腹喝:空腹喝牛奶,當中的蛋白質會被轉化為能量消耗;空腹喝牛奶還可能會導致腸胃不適,最好同時進食淀粉類食物(如面包、蛋糕等)。

市面上的奶制品種類繁多

本篇科博士給你總結的分辨小技巧

通過成分配料表,更科學地挑到所需的牛奶

你學會了嗎?

本期內容到這里就結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實用的內容

趕緊關注我吧

來源:廣東科普、澎湃新聞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源版權圖庫,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原創圖文轉載請后臺回復“轉載”。

來源: 廣東科普、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