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8月4日凌晨,著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逝世,享年97周歲。這位物理大師的傳奇人生,與浙江有深刻的淵源。

“面對21世紀物理的挑戰,求實創新努力作出貢獻——李政道,2002年3月25日”這是李政道給浙江近代物理中心題的字,他曾任中心主任。

李政道給浙江近代物理中心題詞。受訪者供圖

在浙江大學玉泉校區,靠近靈峰的一個小山坡上,有一幢兩層小樓,環境優雅,就是浙江近代物理研究中心。

應和平教授曾任中心主任助理,據他介紹,中心總占地約1000平方米,內設15個工作室,配有先進的網絡服務和設施齊全的學術報告廳。

李政道參加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成立典禮。浙江大學供圖

1991年,在李政道和浙大路甬祥老校長提議下,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成立,由李政道先生擔任主任、由王淦昌先生擔任首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此后人才輩出,始終保持著名家領銜、學科奮進的歷史傳統。

“李政道先生還來我們辦公室問候我們年輕人。”應和平至今保留著那張和李政道先生握手的老照片,“站門口的是我的博士生導師李文鑄先生,邊上看著我們微笑的是路甬祥老校長。”

李政道看望浙大青年研究人員,左一為應和平。受訪者供圖

應和平的導師李文鑄先生,和李政道是物理系的同學。李文鑄先生1942年進入浙大物理系就讀并留校任教了,李政道先生1943年-1945年在浙大物理系就讀。

在浙大就讀時的李政道。浙江大學供圖

在照片中,應和平說自己正和另一位張劍波博士,向李政道先生和路甬祥老校長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李政道先生就鼓勵我們要踏踏實實繼續做好研究工作。”

在應和平的印象中,李政道很親切,隱約記得,似乎應該還帶有南方的口音,“對青年研究人員特別關切”。李政道的長子李中清曾說,“這跟父親少年時讀書的經歷有關”。比如,他在浙大遇到束星北這樣的老師破格收他上課。他的一生之中,遇見很多愿意為年輕人另辟一條蹊徑的人。所以,李政道愿意幫助回贈更多年輕人。

湄潭雙修寺,時為浙大物理系所在地。浙江大學供圖

李政道在浙大物理系學習期間,結識了恩師束星北及王淦昌教授。

李政道學籍卡。浙大校友供圖

那時,浙大物理系的實驗室、辦公室和期刊書籍閱覽室等都設在湄潭的雙修寺。李政道便常去雙修寺,聆聽教授們的談話與科研討論,對物理學科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

李政道和路甬祥老校長的書信。浙大校友供圖

“李政道先生在物理學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也感念在浙大求學時期受到的教育和滋養,所以很關心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應和平說,1998年以后,賀賢土院士來到浙大,擔任理學院院長,兼任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副主任,與李政道共同指導中心的發展。

李政道在浙大演講。浙江大學供圖

應和平記得,李政道當時希望浙江近代物理中心能成為長三角的基地,發展理論學科,取得成就后再向其他方向發展,比如天體物理、量子物理等。“他也希望中心在重視基礎研究之外,也發展實驗研究。”

隨后,浙江近代物理中心作為國家理論物理重點學科的主要依托單位,在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凝聚態物理理論、天體物理、量子信息理論、統計物理與復雜系統以及核科學技術等幾個方向進行了布局,成為了我國最大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之一。

李政道和浙大師生座談。浙江大學供圖

2006年11月,應和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聽了李政道先生作的報告。這是一次紀念李政道先生80誕辰的科學報告會。

李政道的演講題目是“物理的人生”,應和平迄今還保留著當時李政道演講的PPT。

李政道演講PPT截圖。受訪者供圖

“細推物理日復日,疑難得解樂上樂。”應和平說,李政道先生用很有哲理的方式講了自己的物理研究生涯,“我還記得一句話,也是在這個講座上,李政道先生引用了一位數學家的話鼓勵踏實做好研究工作——人生有幾何,性命無代數。”

李政道給近代物理中心成立三十周年的題詞。浙江大學供圖

2021年,在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成立三十周年之際,李政道寫下“格物致理 求是創新”的希冀。

浙江物理中心由李政道擔任主任至今,已培育了聚變理論與模擬中心、天文研究所兩個研究機構,還在繼續培育核科學與技術方向。

來源: 潮新聞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