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對于狗子咬傷,除了問免疫史還要問「動物情況」?成都高新區就出現了一例打過狂犬病疫苗的寵物狗發病咬傷飼主的情況。
傷者王某,男,24歲,現住天府新區陽光華苑小區。10月22日8時左右,傷者發現自家犬只「狂躁不安」,對其進行安撫時,右手無名指被咬破皮,輕度滲血,隨后立即將犬只送往華陽貝康寵物醫院,傷者在寵物醫院用肥皂水沖洗后前往中和大傷門診就醫。寵物醫院「根據犬只臨床表現」懷疑犬只患有狂犬病隨即將犬只隔離,并聯系天府新區統籌城鄉局。該局安排采樣及檢測,當天結果顯示陽性,并通知寵物醫院采取安樂死措施,后將犬只帶走做無害化處理。
該犬只從德陽市中江縣某犬舍購入,2024年5月注射狂犬疫苗,活動范圍僅在小區內,出門均系狗繩,近期未被其他狗咬傷過,也未咬傷其他人。
那么,既然犬只打過疫苗,而且飼主印象中最近沒被咬傷過,為什么犬只還會得狂犬病而且飼主被咬傷后還需要打疫苗呢?
很多人對狂犬病有兩個誤區:
誤區1:犬只不被其他狗咬傷就不會感染狂犬病毒
誤區2:犬只接種過狂犬病疫苗就100%安全
首先,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是一樣的,不僅會通過動物咬傷被感染狂犬病毒,也可以通過撓傷甚至舔舐感染,甚至肉眼不可見的傷口感染。因此不能單獨通過主觀判定寵物近期沒有被別的狗咬過就徹底排除被病毒感染的分線。
其次,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是一樣的(第二次表示強調),疫苗接種后并非100%有效,甚至可能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此前北京的犬只免疫數據給大家參考下:
北京農業大學檢測了1508份犬血清,總體免疫合格率(抗體滴度≥0.6EU/ml)62%(939/1508),平均抗體滴度1.34EU/ml。其中:
▌免疫一次的犬血清652份,合格率40%(262/652),平均抗體滴度0.31EU/ml;
▌免疫了兩次的犬血清306份,合格率70%(213/306),平均抗體滴度2.22EU/ml;
▌免疫三次及三次以上的犬血清550份,合格率84%(464/550),平均抗體滴度3.02EU/ml。
此外,對不同免疫時間間隔的免疫抗體合格率進行了統計,當免疫時間間隔不超過12個月時,免疫合格率為76%(504/662),在12~24個月時,免疫合格率為64%(43/67),而當免疫時間間隔超過三年時,合格率僅為31%(25/80)。
綜上,為了保障寵物犬能夠相對安全,因此建議每年按時給寵物犬接種獸用狂犬病疫苗,并且在人出現犬傷暴露后,不要單純根據免疫史來判定是否需要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而是綜合動物免疫史、暴露時狀態、近期接觸動物情況等情況進行分析,如果有任何一項拿不準,那么就應該盡快去接種疫苗(反之,在可行的情況下采用10日觀察法,但不要濫用)。
更簡單的說法:要么請專業人員給出建議,要么最穩妥的方案直接去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請醫務人員判斷(即便是浪費錢也沒轍)。
愿
=丸=
免責聲明:本文為個人興趣創作,僅為讓更多普通人對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內容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單位、機構,未接受任何形式贊助,所有配圖均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果內容有誤,大家多做自我批評(不是)。
來源: 鹵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