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月亮割過耳朵嗎?在閩南流傳著指月亮就會被割耳朵的恐怖傳說。據(jù)說用手指月亮的人,一覺醒來都會發(fā)現(xiàn)耳朵多出了一道傷痕……

大家可能都聽過一些沒什么根據(jù)、但卻流傳許久的民俗禁忌,其中在閩南最知名的莫過于“指月亮?xí)桓疃?/strong>”,違反的人,隔天睡醒后會發(fā)現(xiàn)耳朵被割傷。

這項禁忌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當時的道教經(jīng)典《太上感應(yīng)篇》的《諸惡章》中提到“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這些行為被視為對神明不敬。

?《太上感應(yīng)篇圖說》政和堂藏版,清乾隆時期刊本

其中“三光”指的便是日、月、星三種天體所散發(fā)的光芒,“輒指三光”即用手指隨意對著這三種天體比劃。由此可見,對日月星辰的崇拜,是自古就有的漢人傳統(tǒng)

《臺灣風(fēng)俗志》(1921年)中也敘述了類似禁忌,有一章節(jié)《臺灣人對自然現(xiàn)象的觀念及迷信》里提到,傳說月亮有一把利刀,小孩子罵它、說壞話時,就會被刺傷耳朵。

這段記錄與如今普遍流傳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一是當時傳說中觸發(fā)“割耳”的行為動作并非手指月亮,而是說壞話,二是強調(diào)懲罰是立刻發(fā)生,而不是“睡醒后會發(fā)現(xiàn)耳朵有傷痕”不同。

經(jīng)過四十余年的演變,引發(fā)禁忌的行為由咒罵改為了手指,而懲罰也更為嚴厲,從割傷變成了割斷,并衍生出拜月亮即能免除懲罰的規(guī)則。《臺灣民俗》(1969年)中記載著:“禁以手指月,俗以指月會被月亮割斷耳朵。不慎指月,應(yīng)即用手拜月亮求赦”。

閩南民間也有類似免除懲罰的說法,如果不慎指了月亮,只要雙手合十誠心向月亮拜拜道歉,或者唱兒歌:“月娘刀鈍,簡仔刀利,拜汝三拜,指汝無事”,便能免于割耳。

小紅書也有臺灣朋友討論該傳說

到了近代,禁忌的內(nèi)容則幾乎與現(xiàn)代流傳的版本無異,指月亮的代價由“割斷耳朵”又變回了之前的“割傷耳朵”。

或許是“割耳”一詞有太多解釋空間,既可以解釋為整個耳朵被割掉,也可以只是耳朵上的撕裂傷。也可能是因為比起割掉耳朵,耳朵上有小傷痕顯得更常發(fā)生,也更容易被人們所流傳。

?泛科學(xué)

“不能用手指月亮,會被割耳朵!”這是大多數(shù)閩南人從小熟悉的告誡之一。在我小時候,也曾被大人這樣教訓(xùn)。奈何自己的好奇心太強,忍耐了幾天,終于有一天夜里,在大人看不見的地方,我悄悄地用手指了指月亮,結(jié)果第二天醒來耳朵根本沒事,那時候還憤憤不平,自己原來被欺騙了。

長大后,從朋友口中得知,她也曾用手指月亮,耳朵卻真的被割傷了,邊說話還邊掰著耳朵讓我看上面的傷痕,她的耳后也確實有一道道淺淺的疤。當下我便十分困惑,“指月亮?xí)桓疃洹钡膫髡f,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有趣的是,在小紅書、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關(guān)于“指月亮?xí)桓疃洹钡挠懻摾铮谷挥泻芏嗳硕加兄c我朋友相似的遭遇,但是大家被割傷的位置都不一樣,從耳廓外圍、耳垂到耳背都有。當然也有人像我一樣,不管用手指多少次月亮,耳朵都安然無恙。

長久以來,“指月亮?xí)桓疃洹倍贾槐划斪髅耖g傳說。但我在查閱相關(guān)資料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人對此作出了猜測:他認為所謂的“指月亮?xí)桓疃洹保芸赡苁且驗槠つw炎癥。

因為過去衛(wèi)生條件差,小孩子常常會有皮膚炎癥,耳朵又是好發(fā)濕疹、生瘡的部位,再加上其本身皮膚比較脆弱,容易被抓破皮,才產(chǎn)生了這樣的傳說。但是細究下來,卻無法與傳說中“不能指月亮”的行為相恰。

“指月亮?xí)桓疃洹钡恼嫦嗷蛟S最終還是得歸咎于漢人社會的月亮信仰。古人對天文的認識不足,再加上對月亮的崇拜,為了教導(dǎo)孩子尊敬月神,才會生出此恐嚇傳說。

至于為什么是“割”耳,而不是剪、切、削等動詞?上弦與下弦月的時候,高高掛在夜空的彎月看起來就像一把銳利難擋的鐮刀,因此手指月亮與割耳的連結(jié),或許正來自于古人對弦月與鐮刀在外形上的聯(lián)想。

弦月與鐮刀在外形上很相似

傳統(tǒng)道教里,月亮被神格化奉為太陰娘娘,因為人們對月亮的崇拜,才衍生出許多與其有關(guān)的想象和神話。有如嫦娥奔月、玉兔的浪漫傳說,也有像指月割耳的恐怖傳說,這可能是由于月亮的圓缺變化,它在古人想象中才會有如此兩極化的反差。

只要這份對月亮的崇拜與敬畏之心還在,這項禁忌就會繼續(xù)流傳下去吧。至于相信與否,在夜晚賞月之時,不妨自己親身試驗一下,也許答案就會出現(xiàn)。

來源: 說咱閩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