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中華醫學會

審核:黃磊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副主任醫師

人被攜帶狂犬病病毒的貓狗咬傷、抓傷或者破損的皮膚被舔觸都是非常危險的,在醫學上這種狀態稱為“狂犬病暴露”,在暴露后及時正確地處理傷口非常重要,其重要程度甚至超過疫苗注射!自行緊急處理的總原則為:“一沖、二消、三處理”。

(1)“一沖”:傷口沖洗。應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堿性清洗劑)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交替沖洗咬傷和抓傷的每處傷口至少15分鐘;邊沖邊擠,盡可能清除動物的唾液,排出帶病毒的污血,以減少細菌進入傷口的機會。

注意:千萬不能用口吸吮傷口,防止病毒經口腔黏膜感染。

(2)“二消”:傷口消毒。徹底沖洗傷口后,應用2%~3%碘伏、苯扎溴銨或其他具有病毒滅活效力的皮膚黏膜消毒劑消毒傷口,以殺滅可能存在的細菌。

注意:使用消毒劑時,注意不要過于用力,以免刺激傷口。

(3)“三處理”:外科處置。使用無菌紗布或繃帶覆蓋傷口,避免外界污染。如果敷料變濕或臟污,應及時更換。

注意:進行以上緊急處理后,應盡快前往醫院接種狂犬病疫苗。但并非所有的醫院都儲備狂犬病疫苗,一般可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衛生行政機關指定的醫療機構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傷口較深或存在泥土、塵埃等污染物,還應接種破傷風疫苗或抗毒素。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