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2024中國老年健康知識大賽”學健康知識的科普效果,主辦方向各醫院征集了各類適合老年人學習的健康科普文章,我們將通過“健康講堂”欄目陸續分享。今天淄博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田康松老師帶來“腰椎壓縮性骨折”,歡迎老年朋友們學習。

腰椎壓縮骨折是指腰椎已經壓扁,骨頭內部結構被破壞,腰椎壓縮性骨折是指椎體的高度,比原來低,需要通過治療來恢復。腰椎壓縮性骨折多見于老年人。現實生活之中,老年人腰椎壓縮性骨折這種常見傷病危害很大,給老年人帶來了嚴重的精神困擾。如果出現了老年人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話,應該如何處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我們都知道,俗語說:“年紀大,機器壞”。人到了老年的話,由于身體機能的退化,很多傷病都會很容易纏身,尤其是一些外傷的話,對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對于老年人腰椎壓縮性骨折處治療方法,還需要根據老年人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程度來決定。

病因:腰椎壓縮性骨折多見于中老年人,骨折后椎體的高度,比原來的低了很多,有的占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一般來說骨質疏松,容易產生腰椎骨折,嚴重的外傷,也可以產生腰椎骨折。而老年骨質疏松骨折也多為壓縮性骨折,遭遇傷力一般較輕,也可表現為應力骨折,即反復輕型傷力積累所致。病理骨折通常指骨結核,骨腫瘤侵犯椎骨以致輕微傷力,或無外傷造成的骨折。骨質疏松骨折也可以看作病理骨折。

骨質疏松主要指的是患者由于多種原因導致骨密度以及骨質量的下降,這些因素會導致患者的骨微結構發生破壞,使其骨脆性增加,致使全身容易發生骨折性的疾病。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骨質疏松對大眾健康的影響日益嚴重。骨質疏松性骨折屬于脆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后果。由于骨強度下降,輕微創傷甚至日常活動也可導致骨質疏松性骨折。最常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髖部、腕部、肩部。由于骨質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風險明顯增大。因此在治療骨折的同時,還要積極治療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應仔細了解損傷史,患者主訴背痛,不敢活動,可妨礙站立行走。如果壓縮程度較重,后柱的棘突或韌帶有損傷,產生局部后凸畸形,或出現腫脹淤斑。壓痛叩擊痛常見,胸腰椎活動受限。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大部分為穩定骨折,少有脊髓損傷癱瘓者。

診斷:X線拍片是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但發現椎體壓縮,楔形變形不一定說明就是骨折或新鮮骨折,脊椎發育畸形可以有椎體楔形改變,陳舊骨折依然。需注意椎骨輪廓和骨小梁結構,CT對觀察骨小梁骨折,骨皮質斷裂有幫助。MRI對于新鮮壓縮骨折在T1WI上顯示為彌漫性低信號,T2WI呈等信號或高信號,而抑脂相上呈高信號,尚可顯示椎弓損傷,軟組織損傷。

治療:單純腰椎壓縮性骨折多是穩定性骨折,無神經損傷癥狀,少數椎體楔形嚴重,位于脊椎后方的附件,即椎弓可有張力性損傷,則表現為不穩定骨折。在急性期需平臥硬板床,平衡翻身,即看護者手持患者肩部和髖部同時用力滾動式翻身,避免軀干扭曲,患者配合繃緊軀干的肌肉。

骨折后常因腹膜后血腫刺激內臟神經,引起腸蠕動障礙,出現腹脹和腹痛。傷后常必要禁食水,補液支持,視腸鳴音恢復情況逐步飲水進食。疼痛減緩,腹脹消退后,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骨折壓縮的程度進行體位復位,例如在傷椎背部逐步墊枕,以此做支點利用軀干重力脊柱保持背伸,以牽張楔形壓縮的椎體,改善糾正畸形,是骨折復位。站立行走需佩戴胸背支具。定時翻身,拍擊按摩背部,鼓勵患者咳嗽咳痰,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預防肺部感染和褥瘡發生。

而老年人的椎體壓縮骨折,往往是由于骨質疏松導致的,這種骨折往往愈合比較困難,可能就需要做一個小的手術,這樣就緩解疼痛,不至于讓脊柱畸形加重。對于少數不穩定骨折可采取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針對老年骨質疏松新鮮骨折,可在X線CT引導下配合體位復位,并在損傷椎體骨折間隙注入骨水泥,或先注入氣囊,擴張成形后再注入骨水泥,使被壓縮的椎體膨脹成形,加固傷椎、避免椎體進一步塌陷,隨著傷椎穩定,患者疼痛會緩解消除。

康復:一般在傷后3個月以內,屬于愈合期,患者以臥床鍛煉為主。康復鍛煉應盡早開始,傷后1—2天即可進行,以增加腰背部肌力,恢復脊椎的穩定性。腰背部肌肉訓練可采用“五點支撐法”,即患者取仰臥位,用頭、雙肘和雙足撐起身體,腰部向上挺,盡力騰空后伸;患者也可取俯臥位,上肢伸直后伸、頭胸后仰、挺腹,或下肢伸直后伸,體質好的患者也可上、下肢同時后伸,呈一弧形。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骨骼的愈合期,要避免脊柱前屈,不宜過早直立負重,以免加重骨折椎體的變形,影響骨折的愈合。

患者在進行腰部鍛煉的同時,應注意四肢各關節的活動,以預防肢體肌肉廢用性萎縮、關節攣縮和骨骼脫鈣。下肢各關節有節律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防止下肢血栓形成。患者還應加強呼吸功能鍛煉,以維持正常的肺功能。

傷后3個月進入恢復期。患者應繼續加強腰背肌力練習,防止后遺腰痛。同時做脊柱的柔韌性和靈活性鍛煉,患者可騎坐在體操凳上將脊柱向各方向彎曲,防止髓關節代替腰部活動。增強背肌的訓練可與適當的腹肌訓練配合進行。

作者:田康松

圖片:千庫網

作者簡介

田康松,淄博市中心醫院西院區,創傷骨科,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2010年畢業于蘇州大學國家重點科室,骨外科專業,工作至今發表三篇SCI論文,實用新型專利3項,濱州醫學院優秀帶教老師。

現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疼痛醫學會骨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疼痛醫學會骨外科青年專業委員會委員,淄博市創傷外科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嚴重多發傷救治、復雜骨關節創傷、脊柱創傷等,擅長:復雜四肢骨折微創治療。

來源: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