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霜降節氣,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季正式向冬季過渡。霜降時節,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增大。

湖南省名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朱瑩教授介紹,此時養生需做好**“三防三宜”**。

霜降三防

1.防秋燥

霜降時節,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端貑枴吩唬骸霸飫賱t干”,燥邪侵犯人體最易損傷津液,故而出現各種干燥、澀滯的表現,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膚干澀脫屑、小便少黃、大便干結等癥狀。

秋季防燥可多吃秋梨。梨能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心降火??人钥忍嫡?,還可用秋梨與冰糖、金桔煮水同飲,能起到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此外,荸薺、蜂蜜、甘蔗、蘋果等食物及麥冬、玉竹、山藥、石斛等藥食同源藥材,都可以有效改善秋燥癥狀。

2.防秋郁

霜降時節,草木枯黃、落葉落果,自然界一派萬物蕭瑟之象,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產生悲傷之情。秋季與五臟中的肺相應,悲和憂尤易傷肺。

因此,深秋季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宣泄積郁之情,可以選擇天氣晴好時約上親朋好友一起出門運動、賞葉,能緩解壓力、增強體質。

《黃帝內經》里提出,秋天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乃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乃順應陽氣的舒展,因此,應盡量在晚上10點半前上床睡覺。此外,睡午覺對預防“秋郁”也有很大幫助。

3.防秋寒

俗語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期,晝夜溫差大。因此,要及時添加衣物,特別注意頭部、腳部和腹部的保暖,以免濕邪、寒邪入侵導致生病。

腳踝是三陰經交匯的地方,寒露時節尤其要避免露腳踝,以防足部或膝關節受涼??梢赃x擇睡前用熱水泡腳,有順暢氣血、助眠、排濕的作用。

霜降三宜

1.宜進補

俗話說“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民間有“貼秋膘”的習俗。鴨肉不僅富含蛋白質,還可及時補充夏季的過度消耗,且鴨肉性涼,能滋陰養胃、健脾補虛,適合寒露時節食用。鴨肉的做法以煮食、煎湯或燒菜為宜。

另外,有“神仙之食”美名的山藥,也是秋季進補的另一個選擇。霜降后人體容易氣血兩虛,正是食用滋補山藥的最佳時節,能健脾益胃、益氣養陰。

2.宜運動

秋季山林空氣新鮮,此時登高遠眺,可舒暢肺氣、愉悅身心。霜降時節也是秋菊盛開的時候,約上三五好友一同登高賞菊,也可陶冶情操、鍛煉身體。

但是,霜降時節運動應適當,不宜過度勞累,不可經常大汗淋漓,謹防傷津耗液、正氣虧虛,應以微微出汗為佳。在運動過程中若有出汗的現象,應解開部分衣扣,慢慢降低體溫,切勿立即脫掉衣服或沖澡,以免寒濕之邪侵襲。

3.宜收斂

《素問》曰:“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處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所謂“養收”,就是要在秋季收斂好自己的精氣神,避免脾氣焦躁,減少精氣耗散,保持心態平和,保養體內陽氣,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做好準備。

秋氣主收,肺主肅降,酸主收斂,有收斂封藏陽氣之用,因此適當增酸可防止肺氣過旺,達到補肝養肝的作用。在飲食上,可以多吃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等,或食用烏梅、山楂、五味子等中藥。

▲指導專家:湖南省名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朱瑩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符佳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