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狗作為現代家庭中常見的寵物,已深深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員。然而,回溯至古代,這些動物被馴化的初衷與現代寵物文化大相徑庭。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古人馴化狗狗的初衷,特別是為何狗狗的馴化并非出于食用目的。

01 古人為什么要馴化狗?

狗雖然可以吃,但狗的主要作用不是用來吃的。狗的主要意義在于狩獵、放哨。簡單想一下,我們馴化的用于食物的,主要是食草類動物,比如,牛羊豬。因為馴化簡單,給他們吃草即可,而植物可謂遍地都有。

而肉食性動物的馴化明顯難度要高多了,因為在初期,肉食性動物食性尚未改變的時候,你要不給它吃肉,要不它就餓死了。而那個時候,人類自己的肉類來源尚且不足?。?/strong>!

學習過初中生物的我們就知道,能量隨著食物鏈的增加,會有很大的損耗。古人在這種情況下,增加一道食物鏈,毫無疑問是不智的行為。

所以我們提到的六畜,馬、牛、羊、豕、犬、雞。只有狗是肉食性動物。當然,馴化狗不是用來吃的,并不等于狗不能吃,人類的食性復雜程度,超乎想象,真可謂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跑的除了汽車,水里游的除了輪船,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食物。

比如飲食文化極其發達的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制餐具發明者,震古爍今,宇內聞名!??!

02 狗狗是如何被馴化的?

我們來簡單回顧下狗的馴化過程。雖然目前對狗的馴化國際上板磚飛來飛去的,有歐洲馴化說,也有中東馴化,還有中國馴化三大派,當然如果非要說,還有一派叫做調和派,就是多地起源。反正各種文章一大堆,足夠寫一本厚厚的書。

但是無論哪一派,都沒有否認過一個基本事實,狗是從狼馴化過來的。這個馴化時間是3萬到1萬年間。

狗的馴化過程,大體推測是這樣的:當人類形成聚落的時候,部分灰狼選擇以人類剩下的食物為食,不攻擊人類,所以人類也不會捕食灰狼。然后慢慢的,灰狼在尋求人類剩下食物的同時,還為人類提供了警戒(動物保護領地和食物),再加上灰狼本身具備的敏捷性和嗅覺。

最后慢慢篩選,使得人類最終馴化了狗。這是馴化后的狗的頭蓋骨

圖a為戈耶洞穴發現的狗的頭骨,圖b、c均為狼的頭骨。主要表現為鼻子變短,極有可能是食性變化導致的。

當然了,隨著逐步馴化,狗和人類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甚至建立起了特殊的激素關系。

03 狗和人類的關系

狗和人類之間存在一種正“生物反饋回路”,一方體內的催產素增高會借此回路來觸動另一方體內的這一激素上升。當狗和它們的主人保持目光接觸時,幫助建立母嬰聯系的同一種激素——催產素會在兩者的體內升高。

這是因為狗的馴化時間較長,人和狗的眼神交流已經形成。也就是說,隨著狗被馴化及人和狗兩個物種之間的聯系增強,狗和主人之間的相互注視有可能作為一種社會溝通形式發生了共同進化。兩個物種之間存在一個共享的生理催產素反饋回路。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