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五:有分泌物或者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有人說,將采摘的新鮮野生菌折斷菌桿看其分泌物,有毒的野生菌分泌物濃稠,呈赤褐色,折斷后在空氣中氧化而變色;無毒菌類分泌物清亮如水,菌面撕斷不變色。
真相:有的毒蘑菇的確會因分泌物或受傷而變色;但是有一些多汁蘑菇受傷后有乳汁分泌,顏色也會發生變化,它們不僅沒毒,還是美味食用菌,比如奶漿菌、見手青。
誤區六:以前年年在同個位置采蘑菇都沒有中毒,所以放心!
真相:同一棵樹旁采同一種蘑菇,從來沒有出現問題,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出現毒素,造成慘劇。
誤區七:毒蘑菇只要做熟了就不會中毒!
真相:毒蘑菇毒性穩定且耐熱,一般烹調方法根本無法去毒,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壞毒素。
野生菌中毒后自救要點
目前,食用野生菌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也沒有特效解毒劑,治療方法主要是盡早排除毒素,治療越早,效果越好。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現惡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等癥狀,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二是及時前往醫院治療;
三是及時采用簡易的方法進行催吐、洗胃、導瀉處理,可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后用湯勺等硬質東西刺激喉部,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四是讓患者飲用少量鹽糖水,補充體液,防止中毒者反復嘔吐發生脫水導致休克;
五是不要對已昏迷的患者口內強行灌水,防止窒息,并為患者加蓋毛毯保溫;
六是判斷食用的是野生菌還是其他食物中毒,應保留樣品供專業人員救治參考。
來源: 云南省科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