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是中國十二生肖之一,人們將兔視為祥瑞和吉祥物,兔的文化寓意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關于兔的知識,你知道嗎?
兔,在動物分類的地位上是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哺乳動物綱,兔形目,兔科,下分11個 屬,共63種。以亞洲東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種類最多,少數種類分布于歐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種類分布廣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區,而也有不少種分布非常局限。
兔屬(Lepus)是兔科的最大一個屬,擁有將近半數的種類,分布廣泛,最北的種類如北極兔(Lepus arcticus)等可進入北極圈,但集中在非洲和亞洲。穴兔屬(Oryctolagus)僅包括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一種,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因被馴化成了家兔而引入世界各地。穴兔或家兔是人們最熟悉的動物之一,適應力非常強,被引入各地后常能很好的適應,其中穴兔被引入大洋洲后數量劇增,造成當地嚴重的生態災難。其它的穴兔以北美洲種類最多,其中美洲的棉尾兔屬(Sylvilagus)是兔科的第二大屬,也是唯一自然分布于南美洲的屬。
中國僅有9種兔屬種類,沒有野生穴兔類,分別是草兔、云南兔、海南兔、東北兔、高原兔、華南兔、雪兔、東北黑兔和塔里木兔。我國還有罕見的粗毛兔屬動物,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下,現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其中草兔分布歐、亞、非三洲,中國除華南和青藏高原外,廣泛分布;雪兔冬毛變白,分布在中國新疆、內蒙古和黑龍江北部;高原兔分布在青藏高原;華南兔分布在中國華南及臺灣,鄰國朝鮮也有分布;東北兔在中國小興安嶺及長白山地區有分布。
如1.兔屬有32種,代表動物有草兔,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野兔;2.粗毛兔屬,該屬只有一種就是粗毛兔,又叫針毛兔,分布在印度北、尼泊爾和我國的喜馬拉雅山;3.蘇門兔屬,只有一種蘇門兔,又叫短耳兔;4.穴兔屬,只有穴兔一種,分布在摩洛哥、南歐、西歐;5.林兔屬,有12種,代表動物是分布在美國、墨西哥的林兔;6.琉球兔屬,只有一種琉球兔;7.巖兔屬,有4種;8.火山兔屬,只有一種火山兔,分布在墨西哥的火山區。
另外兔形目還有一個科,就是鼠兔科,和兔科是姊妹科,該科現存只有一個屬就是鼠兔屬,有17種,有的動物分類學家把一些亞種獨立列為種后,種類可達30多種。我國是鼠兔種類分布最多的國家,分布在我國的有華西鼠兔、灰鼠兔、川西鼠兔、藏北鼠兔、青海鼠兔等15種,僅西藏地區就有近10種分布,只有北美鼠兔和阿拉斯加鼠兔兩種在我國沒有分布。它們個體很小,樣子很像實驗動物豚鼠。腿短,無尾,會叫,有一對圓圓的短耳朵,所以也叫短耳兔。因此從廣義的兔形目來說,鼠兔可以算是兔;或者說,鼠兔屬兔,是我們常見兔的親戚——總之鼠兔是兔不是鼠。
兔,屬于中小型草食性動物,與嚙齒目有較近的親緣關系。牙齒的顯著特征是上頜具有兩對前后著生的門牙,后一對很小,隱于前一對門牙的后方,又稱重齒類(Dupilicidentata)。門牙前后緣均具琺瑯質。無犬牙,在門牙與前臼齒間呈現空隙,便于食草時泥土等雜物溢出。上口唇具有唇裂,也是對食草習性的適應。腿較長,尤其是后腿。善于跳躍奔跑,還會用后腿踢蹬敵人來自衛。它們有一雙前后可轉動的又長又圓的大耳朵,聽覺靈敏,又可調節體溫,散發熱量。
野兔會游泳,多在夜間活動。主要以草為食,偶爾也吃昆蟲、螺類,甚至自己的幼崽。為適應嚴酷的環境和堅韌的纖維植物,兔子有一個特殊的雙重消化功能。即兔子有兩種糞便,一種是常見的圓形干便(糞蛋);另一種是潮濕的,為黏膜包裹的球形軟便,此種糞便從長長的盲腸中分泌出,富含維生素,排除后,兔子立即吞食,讓營養不致丟失,重新吸收糞便里的蛋白質、礦物質、共生細菌等物質,可以補充營養和幫助消化。野生兔子一般能活10 年,家養者可長達18 —20 年。
我國的野生兔類是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簡稱為“三有”動物。
在所有兔科成員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家兔——不管是作為人類的食物、作為實驗動物、作為觀賞、還是作為寵物的,基本都是家兔。家兔都是歐洲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的馴養后代,它們如今遍布全球,有300多個品種,例如用于產毛的安哥拉兔、長毛兔、常作為寵物的垂耳兔、中國白兔等。
我國古代飼養野兔的場所和設備主要是苑囿和圈籠。陜西秦漢上林苑作為歷史上最大的皇家園林,其內飼養“狡兔”,用途主要是肉食、祭祀和狩獵娛樂。西漢梁孝王在今河南商丘營建了苑囿——東苑,史稱梁苑,別稱兔園。作為已知史料記載的最早出現的私家園林,其內豢養有各種珍禽異獸,其中,“走兔”是作為肉食和狩獵娛樂之用的。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出土兔屬動物數量較多。殷墟甲骨文中的“兔”字,識別的特征非常明顯,一是無頸,二是有翹起的短尾,可見殷商先民對兔的形態特征非常熟悉。甲骨文中有“冤”字,為會意字,字形為兔在網中,其本義同“罝”,《詩經》中有“肅肅兔罝”的記載,描述了在岔路口和密林中設置又緊又密的網以捕兔的情形。中國傳統文化中早就將兔與月相聯系。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有神秘帛畫,畫幅左上方一彎新月拱圍著蟾蜍與兔。隋唐以后,玉兔得以獨享月宮并成為月亮的代表,詩詞歌賦中常將月與兔相連,比如唐代李白的《古朗月行》,“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婦孺皆知。
現在,中國探月工程舉世矚目,中國科學家把探測月球的人造衛星和探測器命名為嫦娥,把月球車稱為玉兔。他們將美麗的神話變成了科學的現實,將中國特色傳統文化元素融入中國乃至世界現代航天科技中,使中國文化進一步走向了世界。(徐新杰 河南省動物學會副理事長 高級工程師 )
來源: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