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
提到更年期,很多人對這個概念沒有很強的實感,只知道這是女性人生中月經結束的時間段。更有一些人對更年期的認知來自于一些污名化的概念,將更年期和情緒不穩定、不理性等負面評價畫等號。
其實,女性在更年期所要經歷和面對的遠不止絕經這么簡單,很多生理改變都關系到女性長期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為了女性親友,也為了終將經歷更年期、步入老年生活的自己,來看看更年期都有什么要注意的吧!
什么是更年期
更年期在醫學上稱為“絕經過渡期”或“圍絕經期”。女性在沒有任何明顯的病理或生理原因的前提下,經歷12個月的閉經后,可以回顧性地確定一年前開始絕經。在此之前經歷的月經紊亂伴隨雌激素低落癥狀的時期,視為絕經過渡期/圍絕經期,也就是俗稱的更年期。本文為方便讀者理解,仍統一使用“更年期”這一名詞。
國內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為49.5歲,更年期平均開始于最后一次月經前四年,但個體差異較大,時間跨度較長的甚至可長達14年。
女性青春期生殖系統發育成熟后,卵巢規律地發育卵泡、排卵,由此帶來的激素變化,導致子宮內膜定期生長和剝脫,月經也由此誕生。而當卵巢內的卵泡徹底耗竭,無法再排卵引發雌孕激素波動時,月經自然也不會再產生,這就是絕經。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更年期說白了,就是從卵巢正常排卵到卵巢完全衰竭之間的過渡期。在此期間,衰老的卵巢不再有能力規律地生產健康的卵泡,月經便會隨之改變,身體也會因為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出現一系列變化。
常見的更年期癥狀和疾病風險
1.月經紊亂
由于排卵異常,更年期女性的月經會變得紊亂。由于個體差異和疾病因素的影響,月經紊亂的方式并沒有一個標準模板,月經周期可能會縮短、延長或者不規律,出血量可能減少或者增多,出血時間可能縮短也可能延長。
月經紊亂是更年期的特征性變化,一般無需擔心。但如果出現經期過長(連續出血超過7天)、月經量大(有明顯大血塊或者不到2小時就需要更換衛生巾或棉條)、經間期出血(兩次月經之間有不同于月經的新鮮出血)、月經過頻(兩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低于21天且情況反復)、痛經加重等情況,需要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就診。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月經紊亂后,仍然有懷孕的可能。所以在確認完全絕經前(月經徹底結束12個月),仍需采取避孕措施。月經周期延長時也需要警惕是否懷孕。
2.低雌激素癥狀
更年期的低雌激素水平會導致一系列的身體變化。
A潮熱:指沒有自身活動或外界干擾時,身體突然覺得熱,一般開始于頭面部和胸部,隨后擴散至全身,持續數分鐘后消退,常伴有大量出汗(發生在夜間時就被描述為盜汗)。潮熱的發作每天一次到數次不等。多數人能在數年內消退,但也有人絕經后仍持續多年。
B睡眠障礙:更年期女性可面臨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睡眠質量差等多種睡眠障礙,激素變化、潮熱、焦慮、抑郁等因素都是更年期睡眠障礙的原因。
C情緒困擾:一項納入16,065名40歲~55歲多民族女性的研究發現,更年期,尤其在圍絕經期早期的女性,更容易遭受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困擾。
D認知功能改變:不少女性自述更年期后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認知功能改變的情況,這可能受睡眠和情緒問題的影響,雌激素在圍絕經期早期對于認知功能可能有一定保護作用。
E泌尿系統:更年期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綜合征、泌尿系感染、尿失禁等泌尿系統疾病的發病風險會增加。
F生殖系統: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會導致子宮、陰道萎縮,陰道分泌物減少,部分女性有陰道干澀、瘙癢、疼痛等不適癥狀。陰道失去雌激素的支持后,上皮變薄,乳桿菌減少,更容易出現陰道炎癥。
G性功能:雌激素水平下降、陰道干燥、陰道萎縮、陰道壁彈性下降以及陰道的不適癥狀,可導致女性性欲減退和性生活困難。
H其它:很多女性有肌肉、關節疼痛的體驗,激素波動還會導致類似經前的乳房脹痛、偏頭痛等不適。
3.遠期風險
長期的低雌激素水平與骨礦物質的流失有關,如果不進行干預,女性將在更年期和老年期持續面臨骨質疏松和骨折的風險。更年期后的雌激素戒斷會改變女性的體脂分布特征,影響血糖、血脂代謝和血壓調節,因此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外,有限的證據還表明更年期后的激素水平變化可能和皮膚老化、體脂率增加、平衡能力減弱等變化有關,具體結論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更年期的健康管理
更年期雖然是每個女性都會經歷的生理過程,但你看完前文這些洋洋灑灑的癥狀和發病風險,就知道有很多癥狀需要干預,有很多風險需要預防。
卵巢的衰老不可逆轉,所以針對更年期和老年期的醫療干預主要是兩個思路:
1.權衡利弊后,針對不同階段的女性制定個性化的激素補充方案,讓外源的雌孕激素部分替代卵巢功能,幫助維持身體各系統的運轉,減輕低雌激素水平相關的健康風險;2.對已經出現的癥狀和可能的風險進行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療。
更年期和老年期的健康管理方案細致且復雜,本文的篇幅難以繼續展開。總體而言,女性如果在45歲以下就出現月經紊亂和前文提到的一個或多個更年期癥狀,需要去醫院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如果絕經的相關癥狀(不僅包括各種生理不適,也包含睡眠障礙和情緒問題)已經嚴重到影響生活,也不要因為它出自生理現象就勉強忍耐。治愈疾病和緩解不適癥狀都是現代醫學的重要追求,即便是生理現象帶來的不適,也有必要得到關懷和幫助。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除了醫療手段外,合理搭配的膳食、健康的作息、適當的運動也對緩解更年期癥狀、改善認知水平、降低多種疾病風險有幫助。這句話被很多醫生講了無數遍,可能很多人都聽膩了。但這三件事其實都很重要,所以醫生還是會不厭其煩地反復嘮叨。
另外,對于身心遭遇巨大變化的更年期女性來說,家人的理解、包容和陪伴也很重要。回到文章開頭污名化更年期的議題,誠然,更年期的激素波動會影響女性的情緒,讓這個時期的她們變得和平時不太一樣。但人類并不是單純被激素驅動的情緒化動物,文明社會的教化也賦予了人們理性、克制、包容、善良等多種美好的品質。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事實上,也有研究表明,在月經周期的所有階段,盡管激素水平波動很大,女性在選擇行為上的理性程度都與男性相同。這說明女性并不會因為激素的波動而失去理性和文明,自然更不應該為了她們所必經的自然生理現象而遭到貶低和嘲笑。
話又說回來,每個人身體不適的時候,情緒都會受到影響。更年期給女性帶來那么多身心困擾,又怎么不值得包容理解、溫柔以待呢?
參考文獻
[1]謝幸,孔北華,段濤主編;林仲秋,狄文,馬丁,曹云霞,漆洪波副主編.婦產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KLEIN,NANCYA.MD;SOULES,MICHAELR.MD.EndocrineChangesofthePerimenopause.ClinicalObstetricsandGynecology41(4):p912-920,December1998.
[3] https://www.nia.nih.gov/health/menopause/what-menopause
[4]VanVoorhisBJ,SantoroN,HarlowS,etal.Therelationshipofbleedingpatternstodailyreproductivehormonesinwomenapproachingmenopause.ObstetGynecol2008;112:101.
[5]FreemanEW,SammelMD,SandersRJ.Riskoflong-termhotflashesafternaturalmenopause:evidencefromthePennOvarianAgingStudycohort.Menopause2014;21:924.
[6]KravitzHM,GanzPA,BrombergerJ,etal.Sleepdifficultyinwomenatmidlife:acommunitysurveyofsleepandthemenopausaltransition.Menopause2003;10:19.
[7]SchmidtPJ,HaqN,RubinowDR.Alongitudinalevalu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reproductivestatusandmoodinperimenopausalwomen.AmJPsychiatry2004;161:2238.
[8]GreendaleGA,DerbyCA,MakiPM.Perimenopauseandcognition.ObstetGynecolClinNorthAm2011;38:519.
[9]ChenY,YuW,YangY,etal.Associationbetweenoveractivebladderandperi-menopausesyndrome:across-sectionalstudyoffemalephysiciansinChina[J].Internationalurologyandnephrology,2015,47:743-749.
[10]MooreEE,HawesSE,ScholesD,etal.Sexualintercourseandriskofsymptomaticurinarytractinfectioninpost-menopausalwomen[J].Journalofgeneralinternalmedicine,2008,23:595-599.
[11]HuangH,DingG,LiM,etal.Menopauseand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theriskfactorsof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inperimenopausalandpostmenopausalwomen[J].JournalofObstetricsandGynaecologyResearch,2023,49(10):2509-2518.
[12]ChapurlatRD,GarneroP,Sornay-RenduE,etal.Longitudinalstudyofbonelossinpre-andperimenopausalwomen:evidenceforbonelossinperimenopausalwomen[J].OsteoporosisInternational,2000,11:493-498.
[13]GreendaleGA,SowersMF,HanW,etal.Bonemineraldensitylossinrelationtothefinalmenstrualperiodinamultiethniccohort:resultsfromtheStudyofWomen'sHealthAcrosstheNation(SWAN)[J].Journalofboneandmineralresearch,2012,27(1):111-118.
[14]RosanoGMC,VitaleC,MarazziG,etal.Menopauseandcardiovasculardisease:theevidence[J].Climacteric,2007,10(sup1):19-24.
[15]LazzaroSC,RutledgeRB,BurghartDR,etal.Theimpactofmenstrualcyclephaseoneconomicchoiceandrationality[J].PLoSOne,2016,11(1):e0144080.
策劃制作
作者丨飛刀斷雨 醫生
審核丨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研究員
高輝 天壇醫院婦科內分泌主任醫師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