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史湘綺 李傳福

2024年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中科空天數字研究院、安徽大學,在杭州舉行的第五屆植被病蟲害遙感大會上,發布了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天空地植物病蟲害智能監測預警系統——“慧眼”。這一系統的問世,標志著我國病蟲害監測預警正式邁入了數智化時代。

“慧眼”系統的研發,是人工智能技術、空天信息與植物保護理論深度結合的成果。它不僅改變了植物保護領域關鍵國產檢測器件缺乏、地理空間信息未能有效利用的現狀,更為智慧植保提供了國產化的關鍵技術支持。系統的成功研發,意味著我國在植物保護領域實現了從被動防控向主動預防的重要轉變。

該系統集成了近地智能原位探測、低空智能遙感監測以及大范圍智能監測預警等多項技術。在近地尺度上,系統通過自主研發的芯片級病蟲害智能檢測裝置,融合圖譜信息和人工智能檢測算法,實現了病蟲害的快速精準檢測。在地塊尺度上,系統開發了低空病蟲害巡檢專用無人機遙感整體解決方案,實現了地塊級病蟲害的動態監測與高效管理。而在區域尺度上,系統構建了基于遙感、氣象、植保等信息的“全球—洲際—全國—熱點區域”多尺度病蟲害監測與預警技術體系,實現了農林草20余種重大病蟲害的多尺度動態監測預警。

“慧眼”系統的這些功能,不僅提高了病蟲害檢測的速度和精度,還極大增強了區域防控能力。它通過智能化的硬件研發、算法模型開發以及系統構建,為傳統植保測報工作提供了數智化賦能。這種變革可能會逐漸改變現有的植保測報和防控工作模式,對指導大范圍病蟲害精準綠色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慧眼”系統的普及和應用,預計會逐步改變傳統的植保測報與防控工作模式。它將有助于實現更加科學、合理的農業管理,助力實現綠色農業的目標。這一智能監測系統不僅提升了監測的精準度和及時性,還有效降低了因病蟲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為未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來源: 李傳福